• 上座时如何观呼吸

    封麵
    圈
     
  • 上座时如何观呼吸

    合掌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要慢点念,同时念的时候,还能够观想到佛,观想到佛光照耀了自己这个全身。这样念完以后,心静下来以后再调呼吸,有些人不用调呼吸,那么就直接进入打坐状态。

    那么打坐这时候干什么呢?

    那打坐时咱们修四念处,那么就开始观行四念处。你把呼吸调好了,气血运行正常了,心念能够集中了,那么就开始开始观。如果你一开始观不了的呢,你就先念佛,或者念咒。念佛也要慢慢的念,你越慢,就能把气息调整的越好,你心念越集中,越不散乱,这样你下一步观行才会有效果。那个气血运行的好,身体也好,那么心就能够静下来。这个调自己的心念、调呼吸是很关键的,这一步。

    那么当你心一开始静不下来的时候,可以调呼吸,做深呼吸,有些人身体不好,做深呼吸还做不了。那么你也可以念佛,那么念佛时也是用呼吸方法念佛,用呼吸方法念佛其实也是调呼吸,慢慢的把这个气道给打通了,气息就能够下到丹田,一下到丹田里的这个气息,这个意念都跟着到丹田了,那么丹田会发暖,发暖的时候就容易得定,身体就能够安静下来,心也就安静下来了。

    那么你调呼吸,做深呼吸的时候,根据个人情况,如果比较熟悉了,一次两次呼吸,三五次就可以,有些人就要做十次。如果你呼吸时觉得累的话,你可以念佛,念佛时就要慢点念佛,用呼吸念佛法、调气方法来这个念佛。要这么念——阿弥......(拉长)

    这个每次念佛,都是呼气的时候念,吸气念不了。你把气吸完了,你再呼出的时候,你念阿弥——念阿弥的时候呢,最好你这个声音要用膛音,后膛音,后膛音这个声音,它有音流震动,能够把你这五脏六腑堵塞的地方,给祂震动开,这一震动开,气流就能直下丹田,把你前面任脉能够打通,任脉打通了,呼吸就会自然顺畅,身体的气血就调好了,这时候你才能得静,静下来以后呢,你再观身,观身不净,观身不净要从前往后一点点观, 如果前面这个观行不到,你们不要观后面的;前面都观行非常好了,基础牢固了,你再观行后面的。

    当你深呼吸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因为非常慢,又调整呼吸,那么最容易得定了,得定是非常快的,你这时候就不容易有妄念了。因为慢嘛,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念佛号和听佛号上,你也注意在呼吸上了,这样有助于观行,有助于减少妄念和止灭其他的妄念,只有这念佛号。念佛号等你调好了,累了,有定了,就念不出声音来了,那么就静止,静止时你就可以用这个心念,来观,观自己这个呼吸的状态。你就按照这个经是怎么讲,怎么次递,怎么步骤,那么你就一点点来深入,一点点深入。你这个修行的时候,你打坐就不至于昏沉了,因为你有一个很深的所缘境,能够专注,你就不容易(昏沉)。在这个调呼吸气血通了,你也不容易昏沉,昏沉主要是气血不通。气血不通,营养供应不上,那么这个气血从后脖颈就上不了头脑,那么你就是容易昏沉了。昏沉的人呢,是身体没有调好,气血没有调好,才昏沉。你把这气血调好了,深呼吸啦或者呼吸念佛啦,就不会出现昏沉那个现象了。

    什么是观呢?观就是观察。观察容易理解。比如眼前有一朵花,你来观察这朵花。那你观察花是什么呢?观察花它这个是什么状态?是一朵还是多少朵?它的姿态是什么?它的品种是什么?它的颜色是什么?它大概新鲜不新鲜?每个花叶、花瓣、祂的韵味,这些东西都要观察——这是观察。

    那么我们观身不净呢,先观呼吸,那观呼吸怎么观呐?佛经一步步都讲了,只要按照那个步骤做,就能观察得到。比如说我现在正在进行呼,你知道呼,呼的时候气是从哪儿入进来的?你看是从鼻孔入进来的?然后经过这个鼻腔,再进入到肺里,再进入丹田里头,这就是一个过程。然后你呼这个时间,你大概知道我的呼吸是不是很深?达到哪里了?哪块堵了过不去?你都知道,呼吸是长是短,你都知道。然后这气呼出去的时候,你吸进来你要知道,呼出去的时候也要知道,知道什么呢?我呼出的气从哪出去的?从哪到哪,这个过程经过了哪里?身体的觉受是什么?这个气息是冷是热、是长是短,你都要知道,这个就是观。

    这个观的过程当中,它有定。因为你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这个呼吸上,一呼一吸,你就没有精力去考虑其他的问题,就没有杂念了,这样容易得定。得定的时候,你再有一个观,观,就是内心有一个知。你所观的法,你内心都要知。你不知了,就散乱了,或者昏沉了;你知了,就有定,也有清明,也有慧,定慧就等持了。你观到一定时间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呼吸祂是个生灭的、是无常的,你这个智慧就生出来了。你只要内心保持着知,时间长了,智慧就知道了,这个知由无明的知变成了有明的知,这个知就代表有了智慧。你知的是什么?知这个呼吸是无常生灭法,祂不是我,你就容易断我见。

    那四念处这经它不仅仅是修定的经,这还是止观同时运行的经。止观的结果,它就有慧的开发,这个慧是证果解脱的慧,所谓解脱的慧,带着所有的知,知到一定程度,由无明的知达到了有明的知,这个知就变得明了了,明了了什么?明了你所观这一切法,是生灭、无常、变异、空的、苦的、无我的,你这个智慧——解脱智慧——就生出来了,生出来以后不就得解脱了吗?所以这个心里要有一个观,这个观就要知,你这个知就由无明到了明,有这一个过程,不用你有太多的思想啊、分析啊,这些东西都不用。只要你有一个明明了了的知,到最后你就有智慧了,知的内容是什么?你就知道了,这样就能断我见就能证果了,就能解脱了。这是佛教我们修行方法,不是用很多的意识心,不是我非要住在这思维啊、分析啊、考量啊、别量啊、推理啊,这些东西都不用。这些东西都是现量,现量常存的,只要你保持了知,到一定时候,这智慧就会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