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与证的区别

    封面
    圈
     
  • 解与证的区别

    关于证三果、四果是不是在初禅定当中证的?以及初果和二果是不是在未到地定中所证得的?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说,在禅定中所证的,在禅定中所获得的智慧,这个叫作证;没有禅定所获得的知识,那个叫作解。就是说有定为证,无定为解。这个定有一定的层次范围,最低的有未到地定,而且未到地定要具足,未到地定具足的时候,你才能证得初果和二果;你初禅定具足发起来以后,你才能证得三果和四果。没有禅定,你对佛法的理解那都叫一种解,是你对佛法的解,解就不代表证,解和证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解可以转到证,解转到证得时候,他必须有禅定,以禅定为准,在定中观行,把你所解得的去证得。

    解就相当于远远看见桌子上有一个苹果,可是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你不能起身去够得着那个苹果,那个苹果你抓不到,就说明你没有证得,你只是见到了那个苹果,没有证得。那你看见苹果和手抓到苹果、吃到苹果之间是有很大的层次的差别的。看见苹果是一种因缘,可是你手抓到苹果,把苹果拿过来,又是另一种因缘,这中间的因缘不具足,你只能看着苹果,而不能把苹果拿在手里头,也不能把苹果吃到口里头。拿到手、吃到口,这中间还是有一定的层次差别,还是有一些因缘的,这些因缘你具足不具足,就代表着你能不能证?是解还是证?解可以转到证,中间你把因缘你给祂圆满了,最主要的因缘是禅定,还有其他方面的。所有的因缘加起来,你证果的前提条件就是三十七道品、七觉分、八正道,总共加一起有三十七个,这些是见道的因缘,你要圆满。圆满了以后,你这属于四加行,就是证果之前要修四加行,四加行就是加工,加工你的身心,身心加工圆满了到一定程度了,这个时候你脱胎换骨,这个叫作证。如果四加行没有圆满,你就不能证,只能是解。有些人解一辈子也没有证,有些人解了一劫、一大劫他也没有证,因为中间的因缘他始终不能去圆满,就比如现在很多人就热衷于搞理论,连初果见道都很远的距离,他不一定这辈子能见道,他都去自学唯识搞唯识,天天口若悬河,说的也不着边,解的也不对,然后还热衷于搞唯识,他这样搞无量劫的唯识,他也不可能去证得初果,因为他始终不肯踏踏实实的从基础开始抓起,他永远处于连解都不是那个层次上,这就是他见道的因缘、证悟的因缘不具足,他就不能够证悟了。

      证果之前所修行的四加行,叫暖、顶、忍、世间第一法,四加行整个加工完事,加工完事你这身心状态都处于非常圆满了,几乎要爆棚那个状态,最后顿悟,大小乘都是,最后一下子顿悟。咱们用一个烧开水的比喻吧,好像比较相信,也比较贴切一些,容易理解。烧开水,水烧到一百度,属于沸腾了,这个水算烧完了,就是开水了。我们证果也是,证果的时候,相当于把水烧到一百度,烧到沸腾的时候,你这时候一下就证果了,这叫顿,顿时悟得五阴苦、空、无常、无我,顿时悟得就是烧水一直烧,烧到一百度了,水沸腾起来了,以这个为标准。就像充气球已经充满了,再充一下就爆了,这一爆了一下,这时候就叫顿悟。如果你四加行没有修行圆满,你达不到这个身心状态,你不可能达到爆棚,也不可能一下顿悟,做不到的。咱比如说这个烧开水,烧开水有很多因缘条件把水烧开,水放在锅里,底下烧着柴火,需要水底下的火不断地升温、加温,你这柴火不能断,而且火势保持原来那样,比较旺盛,你不能火烧着烧着,它就熄灭了,火熄灭了,你上面烧的水它就不开。你也不能上面烧着水,烧一会儿,你玩一会儿,这个火灭了,然后又点,等水凉了,你再点,又烧一会,温乎了,温乎了你又玩儿去了,把火撤了,这个火断了,上面水就不开,这个水总是处于温、凉、温、凉,来来回回的,始终不给它加热到一定的程度,每给它加到七十度、八十度、九十度,甚至九十九度,那么水不管你怎么烧、烧多长时间,这个水也不能达到沸腾。水不沸腾,就不属于开水,你烧水就没有成功。烧水的整个过程属于四加行的过程,四加行需要你用各种因缘把水烧开,你水烧开的因缘一定要具足,这个火一定是连续的、连贯的,你不能说我下面准备的柴火是湿的,或者准备的柴火不够,或者我的时间不充分,我还要忙别的,那么你这个水烧开的因缘就不成熟。那么和证果来比,就是你证果见道的因缘就不成熟,暖、顶、忍、世第一法。我刚烧一会儿水就撤了,就说明我修行进功,我修到一半就上不去了,或者其他因缘条件不具足,三十七道品我修不了,八正道我也修不了,我择法觉分也发不起来,我的禅定也修不上去,那么我烧这个水就始终不开,达不到五十度、六十度、七十度,也达不到八十度、九十度,那么你对法的理解无论怎样,都不能保证你能够证果。

    证果就是四加行圆满了,暖、顶、忍、世第一法,对于佛法的理解非常透了,在禅定中观行,对于法的认知达到顶点,身心状态都已经满负荷的状态,都要爆棚的状态,对于佛法的理解越来越空、越来越空,禅定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你的烦恼是越来越轻,甚至都不现起了,然后在坐中,法到一定因缘了,这一下就空下去了,空下去这一瞬间就是在禅定中,没有禅定,你这一瞬间不可能空下去,你不可能是顿悟的。离开禅定想要证悟、想要顿悟、想要瞬间把水烧沸腾了,这都是不可能的。这个禅定相当于烧水的柴火吧,如果这个柴火不具足,柴火不够多,也不够干,你这个火断断续续,上面的水总是温温乎乎的,它不会达到沸腾的状态,烧不到一百度,那水就不会开。禅定你不圆满了,思维力就不够圆满,你就不能顿时而悟,就属于四加行你修不圆满了,如果四加行你修不圆满,大小乘你都不能见道。

    禅定呐,是最主要的一个见道的条件,没有禅定真的都是解。你看过去的那个菏泽祖师,虽然叫作祖师,六祖却给他印证是一辈子知解宗徒,从十三岁到九十六岁,八十三年当知解宗徒,八十三年的时间呐,正因为他见道的条件不具足,他不想圆满这个见道条件,他始终落于这个解,他解太甚了,所以他也是没有办法去证悟去。有时候我们修道当中,宁可不去解去,宁可把那个答案我们包起来,宁可不知道这个最后结果,我不要去猜测去,我不要去强解去,我不要去胜解去,把最后结果我给它包起来,不碰它,我就努力圆满这个见道条件,禅定、福德、精进、忍辱这些方面条件,我都要给它慢慢的圆满了,不要用意识去解去,一定是参,参究,小乘也是参,一定是参,一定是观,不要用太多的识心,让意根来,在深的禅定中,祂来面对这个问题,到最后就啪嗒一下了。因缘条件圆满了,就像水烧开,一下沸腾了,把锅盖冲开、顶开了。这个见道也是这样,因缘条件圆满了,啪一下子,一下子就顿悟了,这叫顿。顿祂得有个境界,啪一下子,这个沸腾了,水沸腾了,我这一下子就明了了,就处于禅定状态当中。在这之前呢,你禅定相当好,已经处于三昧当中,这个三昧呢,可能不算太具足,这个智慧不圆满,等你顿悟了以后,智慧就圆满了,禅定也更加深了,更加坚固了,就处于三昧当中,这个是真正的三昧。在这之前就有三昧,只是不完全具足,这一下就具足了。具足禅定三昧以后,那你的身心状态和之前都不一样了,就像换了一个人了,烦恼也特别轻微,觉明都现起来了,这个才叫顿悟。如果没有这些个证量,没有这些个现象,温温乎乎的,你所说的这个悟,之前和之后身心状态没有什么差别,温温乎乎的,不冷不热,总是这个样子,那就说明你对佛法只是一个解,根本就不是证,也不能证,这个状态永远不能证的。就像那个烧水,锅里的水一定是越来越热、越来越热的,你不可能总是保持十度,二十度,总是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那个你不可能烧到一百度,水达到沸腾一百度,是逐渐热的,越来越热,越来越热的,热到一定程度,冒泡了,沸腾了,把那锅盖给冲开了,这时候水属于烧开了。我们证果也是,我们的身心状态越来越圆满、越来越饱满,饱满到一定程度,达到顶,人世间那个顶,你的知见、你的禅定、身心状态达到世间那个顶,然后就是世间的第一法,你这时候才叫顿悟,才叫作证。其他的呢,不温不火的,我悟了十几年二十年,我还是不温不火的,身口意行还是那个样子,我的知见还是那个样子,不会再有长进,十年时间、二十年时间、甚至三十年时间还在原地踏步,我的知见没有进步,我的智慧没有进步,禅定没有进步,为人处世、烦恼啊没有越来越轻,都没有这些现象,三昧啊,连三昧的影子都见不着,你这是百分之百的全部都是解,根本就不是证。所以说你没有禅定,你不要谈一个证,你只能说一个解。这个解也有一定的禅定,如果一点禅定都没有,那个解只是一种知见。解有层次,禅定分好多层次,解的层次也很多。反正你的禅定只要不圆满了,你就不可能证。

    虽然我们看到佛经,阿含经里讲,那些比丘们啊,遇到佛一讲法,在法会上一下都证果了,有初果、有二果、有三果、有四果,这都不一定,他们怎么那么快证果呢?不是说他一见到佛了都能证果,这个不是。一个是本身他自己善根福德都很深厚,都有禅定,三十七道品都修了,有的是不圆满,有的是圆满了,有的是人家前世已经修得相当圆满了,或者前世都见道了,前世证果多生多世甚至多劫的时间,那么他一遇着佛法的时候,他这个时候也是有禅定的,因为前世的禅定都非常深,四禅八定都修好了,今世来了,来了他就有禅定,他不一定有初禅定,但一定都有未到地定,然后一闻法,他初禅定现前,他可能就证得三果啊、四果啊。这些人即使他不遇到佛法,烦恼都很轻微,也是有禅定的,他思维好多道理都很深,说明他本身就有禅定,然后遇到佛法,禅定又加深了,他一下思维就进到定里头去了,这样子啪嗒一下子,他就证果了。你看那些证果的人,都是四果大阿罗汉再来的人,甚至在母胎里他就得知空寂,他都是善根福德不是一般的人。那么证初果的人,他也是自己在修了三十七道品,他有禅定,烦恼轻微,见道的因缘具足了很大一部分,然后遇着佛讲法,佛的加持力他是相当大的,这一下就能给他圆满了所有的见道条件,这个三十七道品,见道的四加行,佛能替他圆满了,这样的人遇到佛讲法,他能证个初果,甚至能证个二果,如果证三果呢,他必须有初禅定,他的善根一定挺深厚。我们不能看到他当时就证果了,不需要其他条件,只需要遇着佛讲法就行了,其实不是这样。

    我们这个修行是生生世世相连贯的,我们得看他得前世修到什么程度,前世修了多长时间,具备了多深厚得善根、福德,今世他是如何修的,我们把这些见道的因缘都给他找出来,我们就知道,他是因为什么那么快就能见道。你说我也和他一样,那可不一定,看你前世没有那么深厚的善根福德,修的时间非常短,你对空的理解也不圆满,你的烦恼还很重,见道的很多因缘条件你都不具足,甚至你都没有开始修,那么佛来了,两尊佛来了,三尊佛来了,他拿你也没有办法,你也照样不能顿悟。

    所以人和人是有差别的,差别就在于他修了多长时间,具备了什么样的因缘福德,他已经修到了什么程度,根据这个来观察他,是否是证果了?有些人就看着别人,你看他听佛讲法几分钟就证果了,那我也能啊,我比他时间长一点,几天时间行不行啊?几个月行不行啊?几年行不行啊?这个都是不一定的。这个就和烧水的原理是一样,人家那个水啊已经烧到九十五度了,甚至烧到九十九度了,最后遇着佛的因缘,变成一百度的开水,沸腾起来了。你的五十度呢,你见佛的因缘,而且你见的都不是佛,你靠自己理解,或靠没有证量的人来给你引导,这样你都不可能圆满见道条件,你这个水根本烧不到九十度,甚至七十度、五十度你都烧不到,你怎么能达到一百度沸腾啊?达不到的,所以好多人大家聚在一起,报名,怎么怎么几天时间,大家都来证果,都来明心,这个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同时证果,同时明心,因为每个人的见道因缘条件都不相同。就像水,有些人的水才十度,有些人水二十度,有些人水五十度,好一点的人呢,他的水烧到六十度,再好呢,就达到七十度,但是不管你多少度,你这个见道的因缘条件不同,你不可能同时都去证果,同时都去悟去,甚至一个真正证果的人也没有,因为你那个水就没达到一百度,你的禅定不具足,观行因缘条件不具足,七觉分、八正道你都没有修到,都没有圆满,这个时候你说证,都没有证,这个时候咱们你最好的判断就是一个解,而且你没有禅定,那个解的层次非常非常的低,不叫解,只叫一种知见而已。

    有一些人不服气,说我没有禅定,我也见道了,我就是见道了,那么你见的是什么道啊?你怎么见的道啊?就是说你面前的苹果,你以为离得很近了,你看得清清楚楚了,你就说我得到了苹果,你要说得到了苹果,那手拿着苹果的人该怎么说啊?已经把苹果吃到口里了,甚至都咽到肚子里了,那这些人该怎么说啊?什么叫作证啊?什么叫作解啊?什么叫作知见啊?这三者是有很大差别的。你证,必须得把苹果最起码拿到手里了,这个东西才属于你的。你说苹果并没有在你手里,在你眼前,或离你很远,或者在另一个房间,或者隔着玻璃,或者在窗外,你也叫我也看见苹果了,我就是证得了苹果吗?但是这个苹果只要没到你手里,你就没有得到,没有得到,就是没有证,你见着了,眼睛看着了,可是手没有拿到,以手拿到为准,手拿到才叫证,手没拿到,眼睛看见,那个就不叫作证,那个叫作解,或者叫作一种知见,最低的是一种知见,最好的叫作解,你只能是知见和解之间。在这之间呢,你看着苹果离你距离有多远?你看得有多么清楚?至于说你隔着窗户、隔着玻璃,你也看到苹果,你看到的苹果和你把苹果拿到手里所看的苹果,截然是不同的。手里拿着苹果来观察和隔着窗户、隔着很远距离来观察苹果,观察的细致程度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些人把那苹果吃到口里了,对这个苹果更有胜解,更有所证,亲自领略到了苹果的味道,那么从里到外全部证得了这个苹果,这个才叫作最彻底的证,甚至说你眼睛看那个东西都不叫证。虽然你看见这个苹果了,你不要把你这个看当作证,它之间的差别其实是很大的。

    禅定是证果、见道最重要的一个因缘条件。你因缘条件不具足,你只是在一个解的范围,或者仅仅是一种知见的范围。虽然你的知见好像比较圆满了,好像挺通透了,你再通透也是一种知见,解得再好,它也是一种解,因为你的因缘不具足,没有禅定,甚至你的禅定比较浅,或者你的禅定断断续续,那么你这个水就没有烧开,没达到沸点,那么就不属于证。证呢,必须你这个因缘条件都圆满,不仅禅定是连续的,而且禅定非常深,能保持下去,这个禅定越来越深,深到一定程度,再加上你的知见越来越深,你心越来越空、越来越空,这几方面因缘条件都聚合到一块了,那么你这个水达到沸腾,你这边就叫作证果。证果以后,回头来观察五蕴,和证果之前你对五蕴的解,你两相对比来看呢,那个层次差得非常大。层次这么大差别,证悟以后,你的身口意行完完全全跟以前不一样了,因为你亲自见着了这个东西,那你身口意肯定要改变。你没有亲自见着之前,你的身口意改变不了,或者说你能够轻轻的降服,因为你再见道之前在解的阶段,也熏了意根,只是熏得不到位,意根没有达到圆满,没有达到圆满的解,那么你就没有证悟,必须你熏意根熏到圆满了,就是在你解悟的阶段也熏到意根,只是非常轻。看看祂熏到什么程度,你对佛法的解就解到什么程度。解到圆满了,因缘圆满了,那个时候才是证。

    那就回到问题的最初,最初就是说证初果、证二果,必须在未到地定当中,而且是未到地定具足、圆满;证三果、四果呢,必须在初禅定中,因为你证了二果以后,或者是直接从凡夫一下子修到三果,这个时候你初禅定要圆满的具足,而且在这当中,你一下子贪欲断了、嗔恚断了,这两个结断了,加上前面的三缚结同时都断了,断了这个时候才叫三果,三果的证量才出来。如果你不是在初禅定当中,你这个知见也很圆满,但是定还不具足,这时候对三果来说也算一个解,也不是证。证呢,要回头检查,前后有一个三昧的发展的过程,这个三昧啊,越来越具足,越来越深,到最后啪一下子,祂也有一个顿,顿悟,叫顿证,然后就处于非常甚深的三昧当中,初果、二果、三果、以及四果都是这样,前后三昧一定越来越具足,越来越深,到最后顿断、就顿证、顿悟,之后又处于三昧当中,这个比前面的三昧更加的圆满,觉明时间更长,烦恼更轻微,三果就没有烦恼,或者祂有的执,在觉明当中其他的烦恼没有断,祂不现前,只是过了这个觉明时间,没有断的烦恼,祂会现前一些,到四果就没有烦恼了,但是四果人、三果人他有时候初禅定会退的,他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初禅定当中。没有初禅定的时间呢,可能稍微现一点烦恼,然后又会下去的,但是他的知见已经圆满具足了,他的烦恼不会总现前,只是偶尔那一下子,那个时候就代表他的一种烦恼习气、烦恼的势力。烦恼断了,祂的势力不是一下子消灭掉的,有时候势力要起来,他就现一下烦恼,现一下烦恼祂又会下去了,但他现这一下烦恼和凡夫所现出来烦恼有本质上的区别,区别在哪儿呢?凡夫所现起的烦恼祂是由心往外的,祂走心,这个烦恼延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不容易消除,烦恼现起来也挺深,祂走心;断了烦恼以后,他的烦恼势力、习气又现前了,他有烦恼势力嘛,这个势力盛的时候,现前了,势力盛现前的烦恼,祂不走心,只是一种习惯,他不走心,然后这件事情过去了,他心马上就变了,他马上就没有烦恼了,就跟没事人一样,他只是一种习气、习惯,他不是从心往外的,他给你起嗔啊,他给你贪啊,他都不是,他是一种习,这种习说断,马上就没有了,瞬间就没有了,所以说一闪念的功夫,现起了,马上就没有了,他自然而然没有,也不用去压制,因为祂现起来的时候他也不是太走心的,说这个人对我特别生气,根本不是特别生气,只是一种习惯了。还有贪欲,祂也是一种习惯了。三果人贪欲、嗔恚都断了,只不过一种习气,习气就非常轻微啦,现起来的速度也非常的快,祂也不走心,不那么入心,这就是圣人所现起来的烦恼和凡夫现起来的烦恼之间的区别。

    还有佛世时那些外道遇到佛的时候,佛给讲法,都证果了,证果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那些外道啊全部修禅定,只是他们没有空的理论,不知道整个五蕴全部都是无我的,他没有这个理论,他们就有点理论不足,但禅定非常好,以这个禅定呢,他也断了一部分的烦恼,只是根本烦恼没有断,比如说贪欲这个烦恼,根本没有断,断了就是三果,没断呢,三果之前或凡夫以禅定压着,压着粗的烦恼他都给断了,细微的、根本的那个根没断,只是断的那个枝和叶,根没断。佛一给讲法,他在禅定中就把根断了,根一断,才是三果、四果,根不断,初果、二果,或者是凡夫。你根不断的时候,凡夫虽然有禅定,把那个粗烦恼断了,根不断的时候呢,你禅定一消失,根本烦恼现起,那个枝叶也会现起的,那你所有的烦恼都跟着现起,你先前所断的那些粗的烦恼祂又起来了,就是说根不断就有这个弊病。那三果人、四果人是把烦恼的根断了,根断了他可能要有一些枝叶,这些枝叶用不了多长时间枯萎了,这个枝叶烦恼也会断了。其实在证果之前呢,五品就把这个粗的烦恼给断了,就是把那个枝叶断了,到三果的时候把那个根断了,根断了以后有些时候现起一点,瞬间现起的烦恼那叫烦恼习气或势力吧,那个会马上就消除的,这个不影响他入无余涅槃,不影响他解脱。

    那些外道四禅八定都具足了,甚至非想非非想定都具足了,但是他在那里头不能听闻佛法,必须都出来,从那个非常深的禅定中出来,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定啊,从那定中出来,在佛身边,听佛讲法,这个时候他可能在初禅定当中,有的在未到地定当中,都有禅定,这时候听佛一讲法,瞬间一思惟,他这个思惟就很深了,他和没有禅定人的思惟绝对不一样的,就是你们把禅定修起来你再思惟,你跟你自己从前的思惟比较,你就发现,其中的差异是很大的,有禅定的思维瞬间就入进去了,周围一切都忘记了,不会把精力放在周围其他事情上,他心无杂念了,这个时候他思惟力是非常深的,以这样非常深的思惟力,祂的力量非常足,他一下子就能顿悟。如果你没有禅定,你的思惟是非常浅的,非常浅的思维你的力量不足,你不可能把这个佛法的根源给解决了,就不可能证,不可能顿悟,没有禅定,就是说证和解祂是有决然的区别,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具备禅定?你是否思惟力非常深?力度是否非常大,能够一刀下去,把你三缚结全给砍断?在于这个,这个禅定就相当于智慧的刀一样,获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