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日常开示

2022年05月17日    星期二     第1示 总第3627示

闻慧的特征和修习过程

俱舍论疏第二十三卷  唐 法宝撰

原文:杂缘法念住总有四种。二三四五蕴为境别故。唯总缘五名此所修。彼居此中修四行相。总观一切身受心法。所谓非常苦空非我。然于修习此念住时。有余善根能为方便。彼应次第修令现前。谓彼已熟修。杂缘法念住。

释:在修习四念住中的法念住时,还要间杂观修身念住、受念住和心念住,不仅要缘法念住,还要间杂着缘其余三念住。因为修习法念住所对应的受想行识蕴四种境界各个不同,所以要总缘色受想行识五蕴来观修法念住。行者心缘法念住中要修习四种行相:苦、空、无常、无我,从总体上观行身、受、心、法的苦空无常无我。而在修习法念住时,还有其他善根如暖、顶、忍、世第一法,能方便验证所修结果,行者应该次第修习,使令四种善根一一现前。当这四种善根现前的时候,就说明行者已经很熟练地修习了杂缘法念住。

原文:将欲修习此念住时。先应总缘修无我行。次观生灭。次观缘起。以观行者先观诸行。从因生灭。便于因果相属观门。易趣入故。或有欲令先观缘起。此后引起缘三义观。此观无间修七处善。

释:行者在即将要修习此法念住时,首先应该从总体上缘于五蕴观行无我的行相,再次第观察五蕴的生灭,这是观行五蕴的无常行相,再次观行五蕴的缘起,这是观行五蕴空的行相。因为观行者是先观行身受心法诸行是随顺于因缘而有生灭的,这样就方便从因果的相属角度来观行无我无常,容易趣入四圣谛理。有的人是想要先观察五蕴的缘起,后续再引发缘于蕴处界三法义的观行。这种观行方法就是无间断地修习七处善根,即于色受想行识五蕴分别观察其苦、集、灭、道、味、患和出离。

原文:于七处善得善巧故。能于先来诸所见境。立因果谛。次第观察。如是熟修智及定已。便能安立顺现观谛。谓欲上界苦等各别。于如是八。随次第观。修未曾修十六行相。彼由闻慧。于八谛中。初起如斯十六行观。如隔薄绢睹见众色。齐此名为闻慧圆满。

释:由于在修七处善时修得了善巧的缘故,就能于先前所观行的所有境界,建立因果谛理,即明了五蕴的苦集灭道,次第观察五蕴七善处。像这样熟练地修习观行智慧和禅定以后,就能出生顺于四圣谛的现观谛智。顺现观谛就是随顺于欲界和色界无色界各自的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等的智慧,虽然这时候还没有现量观行智慧,但是却能生起暖法善根,不违背四圣谛理。

这样对于四念住和四圣谛八种义理,随其次第观行,修习从前所没有修出来的十六种行相。行者由于闻法所获得的智慧,在这八种谛理的观行中,最初生起了这样的十六种行相的观行。这时候的智慧犹如隔着一层薄薄的布绢来观看一切色相,到此闻慧就修圆满了。

闻慧修圆满的时候,观四念住和五蕴,就像隔着一层薄绢见色,虽能见色的轮廓,犹不清晰,朦朦胧胧,在闻慧出现之前,见一切法就更加朦胧不明了,无明很重。修到闻慧时,无明变薄一些了,修到思慧和修慧时,无明变得更薄了,及至证慧出现了,无明断除一部分,三缚结断除。

对照以上论文中所描述的闻慧特征和修行过程,检查自己的闻慧修到了什么程度,是否修习圆满了。即使已经修习圆满了,这才仅仅处于闻慧阶段,离证慧还有很远的距离。如果修了若干年,连闻慧都没有修圆满,应该检查自己差在哪里,如何弥补差距,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快马加鞭,精进修道。

回向文:以我们网络平台所有弘法和共修的功德,回向法界众生,回向世界民众,祈愿世界和平,战争不起;烽火不兴,干戈永息;一切灾难,尽皆消退!祈愿各国人民团结互助,慈心相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一切众生深信因果,慈心不杀;广结善缘,广修善业;信佛学佛,善根增长;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关恶趣门,开涅槃路!祝愿佛教永兴,正法永住;变三界火宅,成极乐莲邦!

——生如法师开示
(佚名编辑)
上一篇上一篇

为什么梦中不知梦

下一篇 下一篇

思所成慧的特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