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第十六卷高幢品原文:如阿罗汉。不着香华.脂粉之饰。我今亦当如是。尽形寿不着香华。脂粉之好。
释:像阿罗汉那样,不佩戴香花,不涂脂抹粉装饰自己,我现在也应当这样,尽一生不佩戴香花,不喜好胭脂脂粉,不装饰自己。
香花脂粉之饰品,包括装饰色身的一切物品,除了必要的衣服之外,都是额外的装饰品,男有男的装饰品,女有女的装饰品,都是为了装点美化色身的,或者是显示自身的身份地位和阶层,佩戴于身,都能增加身见,增长我慢,心不清净,不利于修道,应当都去除,不管持戒与否。
在八关斋戒之日,不着香花涂蔓,也包括各种华丽华贵、有金银等各种装饰饰品的衣服,各种高端制作的礼服,以及女性各种显露身材和风情的衣服。穿这些衣服能增长我慢,增加我见身见,引发人的欲望,不利于修行。出家人穿的服装都是宽大的衣服,不显露身材,把身体遮挡严实,色彩都是坏色不明亮的。即使是佛在世时,穿着也是很简朴,与比丘们穿的没有多大差异,没人供养衣服时,也会到尸弃林里捡裹尸布,回来染色再缝缝补补,穿在身上。
佛陀可是三界至尊,世间里再也没有比佛陀更尊贵的人了,生活却是如此简朴低调,这样一比较,那些穿金戴银的凡夫简直是太奢华了,无处不显示自己的欲望和执着,这样怎么能解脱生死苦呢?
善哉解脱服,钵吒礼忏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这是受戒披搭衣(缦衣)时念的偈子。这个偈子代表什么意思呢?缦衣是一整片长方形的布,没有衣服的样式,披在身上,用纽扣系在肩膀上不掉落下来,这块布也叫作礼忏衣,在受戒和佛前忏悔时穿,在诵经和法式活动时穿。穿上这件衣服,代表得到了戒体,有了戒体能持戒,因为持戒,将来就能获得解脱果,有解脱的功德受用。所以说只有受戒持戒才能断我见得解脱,不受戒不持戒不能断我见,不能得解脱。不能断我见,也就意味着不能明心见性,大小乘都不能有所成就,戒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这个问题要从反向来思考,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香花涂身呢?涂身有何意义呢?男男女女装饰打扮自己为了什么呢?众生因为没有觉悟心,对自己和他人的日常行为表现不反思,不自问,随顺自己的习气习惯,随顺自己所有的心思,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心思。众生所有的心思归根结底都是身见和心见,合起来就是我见。由于我见深重,时时处处都能表现出来,没有想掩饰的心,也不会掩饰,不会克制,不知道这是邪见,是错误的,能落入生死坑中不能自拔,佛来救拔也很困难。
以身为我,叫作身见。众生下意识地不自觉地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总是要关照自己的色身,关注着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如何让别人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崇敬自己,于是就不自觉地想吸引别人的目光和注意。非常注意自己仪表的人,都是因为有身见,喜欢搔首弄姿,行为举止作作,职业性的微笑,时不时抚弄头发和手,搽搽脸,整理衣服,极多的小动作,都显示着人的身见,对身的感觉一分钟都忽视不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身,可见众生身见有多么重。
如果知道了什么是身见,就会观察到别人是否有身见,有多严重,就知道此人是否断了身见,是否是善知识,他所教导的是否能引领你断除我见,走上解脱。因为众生普遍无知,又不肯学习佛经,就没有正确的判断力,容易被蒙骗,把假当真,浪费了极多时间精力在邪路上。不知道断我见是什么身心状态,身心表现,无论是讲法者还是听法者,都掩饰不了自己的身见我见,也不知道如何掩饰,装都装不像。
讲法者也知道众生的无知不懂,也不会刻意伪装掩饰,可见是愚痴度愚痴,谁也走不出愚痴坑。骗子之所以大兴于世,就是因为世上的土壤适宜,适合生存,适合繁殖,合适的土壤就是众生的愚痴无知。所以是众生的业力感召到了伪善人,吸引了伪善人。
那么回到主题上来,佛陀之所以制定戒律,约束众生的身口意行,就是要众生能够降伏自己的不正确身口意行,降伏自己的身见我见,为断我见打基础,为明心见性打基础,也为禅定打基础。所以一个人不愿意受戒守戒,不遵守戒律,就不会出现禅定,不会降伏自心,降低我见,就不会断除我见,不会明心见性。
那些没有禅定,不守戒律的人,却说证了果,明了心见了性,那是证的什么果,明的什么心见的什么性?所以也就不奇怪,有些引导人证果和明心的人,为什么号召随学的人应该随顺烦恼,应该抛弃戒相,不要守有相戒了。因为他们自身烦恼就很重。把一切众生都当作愚痴者来欺骗,是非常不明智之举,因为娑婆世界毕竟是佛陀的国土,众生是佛陀的子民,以佛陀的大慈悲心怎么能放弃对众生的关照和度化,怎么能不照扶众生,怎么能任由众生被恶意欺骗呢?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