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行色蕴认可其无常苦空无我之后,再观行受蕴是无常的,无常的就是苦的,苦的就是无我的。方法步骤与观行色蕴一样,没有禅定不行,没有如理思惟不行,证据不充分不行,意根不能日夜精进思量不行。意根一旦认可受蕴是无常的,无常的是苦的,苦的就不是我和我所有的,其思想观念就改变了,知见改变了,心行也会一点点改变。
在每一步的观行过程中,意根只要认知了一个真理,认清了自己从前的无知,就会有感慨和感叹,就会有一个决心,有一个态度,就会促使身心发生改变。所以每个人是不是经过了实修,是不是在实修,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能反映出来,隐藏不住的。
观行受蕴之后,再观行想蕴,观想蕴的无常,观想蕴的无常苦,观想蕴的苦非我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最后要真真正正的认可,有一点犹豫都不算。之后再观行行蕴识蕴的无常性,观行蕴识蕴的无常苦性,再观苦非我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这样的观行,才是真实实在的观行,才能有最终的合理的如法的如实的结论,从而断除身见我见。
佛说,圣弟子,真正这样如实观行了以后,就会对色蕴生起厌心,因为厌于色蕴,就不喜乐于色蕴,因为不喜乐于色蕴,就会解脱于色蕴,不被色蕴所系缚。真正断除身见以后,一定会生多多少少起厌离心,如果没有生厌,就没有断除身见。这是一定的,佛陀所说都是真实语,依佛语信受佛语,修行才能不偏离正轨。如果有人认为自己已经断除身见了,那就要反观自心,检查自己是否真的不喜欢色身了,不宝爱色身了,不想方设法的维护色身了。理论上断身见的知解宗徒,都无此现象,身心不会有什么变化,生活习惯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一如之前凡夫的自己。
还为了色身造作什么恶业,想都不要想,不喜乐色身,不宝爱色身,没有必要去造作恶业了,善业还会接着造,那是肯定的,因为心还没有空到一定程度。
佛说,圣弟子,如实这样观行的人,就会厌离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因为厌的缘故,就不再喜欢受想行识蕴,因为不喜欢的缘故,心就得解脱,不被受想行识蕴所系缚。心得解脱的人,已经证得了如实的智慧、解脱的智慧。四果阿罗汉就会说:我的生命到这一世就结束了,不再有未来世了,我的清净的梵行已经建立起来了,今世我想要做的事已经做完了,我自己能证明没有未来世了,不接续受生了。
当然佛说的厌离和不喜乐,包括了从初果到四果的阶段,心是逐渐厌离色受想行识的,越来越厌离色受想行识,越来越不喜乐于色受想行识,心越来越解脱。解脱的一个明显和明确的标志是随着观行智慧的加深,禅定越来越深,到达初禅定时,定中断除贪欲和嗔恚二烦恼,心解脱于欲界了。观行智慧再增进时,就有解脱于三界生死的大智慧出现,就是慧解脱的阿罗汉了。
凡是自认为证了果的人,如果身心至始至终都没有什么改变,那一定是理论上的证果,获得的是理论上的知见,抵挡不了业障和生死。神会和尚十三岁爬山越岭几个月时间,参访六祖,六祖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知解宗徒,到他九十多岁圆寂,始终是知解宗徒。实修实证容易吗?根本不容易,莫道佛道容易求,无始劫的业障习性很难克服,业障习性关不过,如何能安下心来实修?
修行是一个人脱胎换骨蜕变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不是大根器极大根器,就不要想没有中间一步步转变的过程,而突然间证果就改变了自己。身心的转变在实际修行的开始就出现了,越来越明显,转变的越来越多,感悟也越来越多。量的积累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的量,才有质的飞跃,身心蜕变,脱胎换骨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