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日常开示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    第1示 总第4363示

思量“患得患失”成语的步骤(意根训练篇)

第一步,深呼吸,把心静下来,再静下来,直到杂念渐少以至于无。

第二步,眼识盯着这个成语,意识明了大概,不作思惟分析,念不动,处于愣神、呆愣、发呆状态中。这个过程相当于把成语的信息往意根里传送,就好比袋子里的东西装满了,但还有东西要装进去,就把袋子里的东西往里压一压,顿一顿,腾出空间再装剩下的东西。而压和顿,就是把东西从袋口送到袋子下面,送的越多,腾出的空间越大。袋口相当于意识,袋底相当于意根。

第三步,信息都传递给意根以后,意根开始处理信息。这时候要保持和延长发呆、发愣和愣神儿的状态,意识不动念,甚至要闭目以养神。

闭目是眼识意识闭目不见色,养的当然是意根这个神识。意根觉得应该休息,决定闭目不见色,二识听从决定,就闭目了。若意根想见色,二识无论如何也不能闭目。若意识说这个色真好,再看一会儿,意根说那就看一会儿吧,于是二识见色不闭目。任何事都是意根作主作决定,虽然有些事是意识建议的,那也得意根同意意识的建议,再作主决定。二识一闭眼不造作,意根就不用费神关注见色这件事,就省下心思,或者去思量别的重要事情。

意识安定下来,信息都传递给意根以后,意根开始思量,无声无息,无动无静,静得意识很难发现和感觉到祂的存在和运行,所以一般人都说意根是傻子和摆设,没什么实质的功能作用,而实际上五蕴最主要的功能作用都是意根的,意根起挑大梁的作用。

第四步,意根首先思量“患”这个字,意识不要去分析,要做到不干扰不添乱,不让意根分神,也不要让意根离开对成语的思量。保持意根不离应该思量的标的,是意识的工作任务,若完成不好,可能会影响意根的思量结果。若意根已经娴熟于思量,则不用意识督促。意识不能急于出结果而去参与其中,绝对不能有思惟作用,否则意根无智慧可出,意识思惟出的结果不代表真正的智慧,不可用。

最初的时候,可能意识不会督促提点,意根也不会思量,二者都需要努力学习,过了这个阶段,就能自如上路修观了。意根思量了若干时间,知道患有过患、担忧、害怕、计较的意思,到底是哪个意思,还要看后面的字词再决定。于是就思量“得”这个字,由于得的含义太多,就把得失两个字连起来一起思量,就圈定了得和失的含义,再思量得什么失什么,就知道是对五蕴世间法的财色名食睡、家亲眷属、权势地位等等人间这些生灭的空法假法的计较执著。最后把四个字综合起来思量,就知道患得是担心得不到,患失是担心得到的再失去,计较执著得很,什么也看不破放不下,整整是一个我见我执在作祟,这是生死凡夫的心理状态,好可怜。

最后再思量什么呢?那要看各人的意根智慧和观念了。意根应该回顾整个人生的得失,有智慧地思量出得失都不可得,得不到什么,也失不去什么,无事瞎折腾而已,实属愚痴。当然大多数人的意根思量不到这一步,只要慢慢练习思量就好。

由于智慧不足,方法不熟练,禅定也不足,最初练习思量,可能非常慢,还不一定思量正确,但没关系,总有熟练的那一天。意根一旦学会如理思量观行,那个智慧就会汩汩而出,挡都挡不住。

从前注重意识闻思,广学多闻,把时间都耗费在各种大部头的唯识论著中的人,现在看来是不是吃亏了?几十年用意识啃唯识论著,啃出什么结果了?现在是不是应该回头补补基础,一步步着手实修了?但是有些人因为习惯于意识的闻思,实修的时候,意识不肯老实安静,对实修的障碍非常大,禅定很难修出来,观行就谈不到了。理论强盛的人,与那些注重实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人,修证功夫差距是很大的,人家几年功夫就修出了三昧,已经是初果二果了,随时随地能证悟如来藏空性,而自己不仅理论没有通,禅定还没有个踪影。

这一对比,就应该知道理论若不与实际相结合,空谈往往误国,理论若落不到实处,实证就难上天。实处是什么处?实处是意根之处,是眼见之处,能接触到事实真相之处,而意识是虚处,是耳听之处,接触不到事实真相之处。


——生如法师开示
(佚名编辑)
上一篇上一篇

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意根(意根训练篇)

下一篇 下一篇

断我见和参禅的次第问题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