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日常开示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第2示 总第2695示

菩萨的六度学

我们学佛要想证得如来藏,明心见性,成为真正的菩萨,那就要修菩萨应该修的法,菩萨应该修行菩萨的六度波罗蜜。六度波罗蜜,第一度是布施波罗蜜,作为菩萨一定要修布施度,一方面是要与众生结善缘,布施与众生所需,众生就能信服你,跟随你一起来学佛修行;另一方面是要修自己的福德,只有自己的福德具足了,才有机会开悟,成为真实义的菩萨,入得佛门里。

明心的菩萨就入到佛门里,没有明心的菩萨还在佛门之外,还不是真正意义的菩萨,所以作菩萨首先一定要修布施行,让自己的福德具足;还要和众生结缘,因为和众生结缘,也就有机缘度众生,众生会欢喜成为你的随学弟子,你才能够带着众生,一步一步往上修行,将来成佛时,这些众生都会在你的佛国土里护持佛法,所以布施很重要。

第二度是持戒波罗蜜,因为持戒,心不越矩,就能清静下来,不犯罪业和过错,也就不受恶业牵累。因为持戒心得清静,才能有禅定;有了定才能够观行和参禅,从而能够明得真理,证得第八识,所以菩萨应该持戒,使心行清静。没有一个菩萨有犯戒的想法,如果故意犯戒,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菩萨,说明他的性障还很重,还没有资格入得佛门里,不能成为真正的菩萨。所以要想当一个真正的菩萨,一定要持戒,一开始由被动持戒,变为自动自觉来持戒、守戒,到最后就没有戒可持。因为心已经清静了,没有犯戒的心,一切的行为造作都与自性清净心相应,这个时候不用去主动的持戒,就变为不持而持,时时处处身口意行都符合戒律,符合佛法,与如来藏体性相一致,这就是持心地戒。

第三度是忍辱波罗蜜,修忍辱也是要心得清净,降伏自己的性障,也是和众生结善缘。虽然众生给我们很多辱境,但是心要忍伏下来,不回报于众生,不嗔恨于众生,那么就和众生化解了冤仇,也结了善缘,自己的心性、性障烦恼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伏,这是一个真正菩萨的心行,是作为一个真正菩萨的标志,所以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

第四度是精进波罗蜜,作为菩萨,一定要在佛法上精进用功,而不懈怠。那在哪些方面精进呢?在布施上精进,在修福德与众生结善缘上精进,在持戒上精进,在忍辱上也是精进的,在修禅定上也是精进的,在修自己的般若智慧方面也是精进的,时时处处精进修行,善法就会得以快速的增长,那么就能够快速明心见性,这是精进波罗蜜,能到生死彼岸。

第五度是禅定波罗蜜,菩萨一定要修禅定,心住一境,既不散乱,也不昏沉,修出定力,才能作各种观行,然后才能证得佛法。这个定一个是四禅八定的定;再一个是心得决定的定,对于大乘法,对于如来藏法,菩萨已心得决定,确信不疑,不会退转。对于明心见性能成为真正的菩萨的法,能成佛的法,对于般若实相法,也心得决定。四禅八定的功夫,尤其是初禅以前的未到地定,一定要修持出来,这是观行参禅的基础,有了这个定才能够很好的观行,才能够证得自心本性,所以禅定是很重要的。有定同时也能生福,叫做定福,最主要的是,有定就能够增长大乘般若智慧,因此修定能到生死彼岸。

菩萨六度最后一个就是般若智慧。所谓般若是指什么呢?就是指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如来藏,祂是不生不灭的心体。般若经典主要就是600卷《大般若经》,全部都是围绕着如来藏而宣讲的,《心经》《金刚经》等还有很多般若方面的经典,都是宣讲如来藏般若体性,这些内容我们要修习,要明理,明理以后,修出禅定,就可以参禅。这些六度条件具足了,才有能力参禅,时节因缘具足时,就能够证得自性如来藏,就能明心见性。

作为菩萨的修行,主要是修这六个方面。最后一条是般若波罗蜜,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修行内容,一切的修行都是为了获取大智慧,有智慧能成就一切法,依赖于智慧才能得解脱,依赖于智慧才能得度生死和成就佛道。所以我们都应该努力熏修般若智慧,熏修如来藏法。

但是真要证得如来藏也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历劫以来,都执着五阴十八界的假相不放,执著七识的功能作用为我,为真实,那就遮蔽了自己的自性,让我们不识真法,只认假相。如果我们能先断我见,再参禅寻觅如来藏,就能比较容易一些。那就要修小乘法《阿含经》,断我见,成为初果、二果以后,把五阴十八界的假相一一排除,然后在这些假相里寻找真相。

在五阴生灭的虚妄法里,要寻找那颗不生不灭的明珠,断我见以后就容易找到。因为把假相都排除掉,就能显出真相。在没断我见之前,就容易把五阴这些妄相当作明珠,如果把五阴当作明珠,那个真正的自性如来藏这颗明珠,就不容易找得到,真假混在一起不好辨别。等我们把五阴十八界都排除掉以后,就容易找到自性清净心,很快就进入佛门里了。

——生如法师开示
(佚名编辑)
上一篇上一篇

佛家定与道家定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 下一篇

为何梦里会预知一些事情?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