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日常开示

2019年04月07日    星期日     第3示 总第1398示

善十一心所法(二)

无贪心所法,指心里没有贪爱贪欲和贪得之念,不被法所束缚,不粘腻于法,解脱于法。八个识都与无贪心所法相应,但是在三果之前七个识有时无贪,有时有贪。无贪时只是暂时性的无贪,对个别法的无贪,不是断除了对六尘境界的贪爱,是降伏了贪,压伏了贪,使得贪念不现起。如果是断除贪爱,也只是断除对个别法的贪爱,如戒烟戒酒等等,对其他法还是有贪的,将来也许对个别法还会起贪,不是永久的无贪。三果之后,七个识才是断贪,以断淫欲贪为主要内容。而第八识自始至终都没有贪,无论对任何法,祂是无为的心,因此无贪。

无嗔心所法,指心里没有嗔恚的想法和念头,内心平静,没有嗔厌之心,不被法所拘束,解脱于法。八个识都与无嗔相应,只是三果之前,七个识有时无嗔,有时有嗔,无嗔时只是暂时的无嗔,对个别法的无嗔,不是彻底永久的断除了嗔。三果之后,七个识才断除了嗔心所,不再起嗔的现行,但不排除偶尔出现嗔的习气然后再迅速的消退,而第八识自始至终都没有嗔心所法,无论何时何地对任何法都不起嗔,自心永远清净,因此第八识与无嗔心所法相应。

无痴心所法,指心里没有愚痴性,没有无明,有智慧能明了相应法。八个识都与无痴相应,只是相应的是什么法和相应的程度问题。六七识对五阴无我之理无痴是在断我见之后,对真我如来藏的无痴,初步是在明心之后,对出离世俗界得解脱的无痴是在三果之后,对一切法的无痴是在成佛之后。在证果之前是无痴,只是在对个别法上,包括世俗法。五识的无痴是对五尘境界的清楚明确了知,第八识的无痴自始至终,不愚于一切法,不颠倒错乱,没有无明。

精进心所法,是指心不懈怠,兢兢业业,不玩忽职守,不偷安懒惰,遇挫折而不挠。八个识都与精进心所法相应,只是相应的程度和什么时候相应,相应多长时间而已。五识的精进都是在意识意根的驱动下完成的,不会主动精进,六七识的精进是觉悟了以后,对法有一定的目的性,想得到或者是想达成什么目标,才会精进起来不懈怠,并且努力断恶修善。第八识一以贯之,从来都不懒惰懈怠,兢兢业业,有条不紊,不疾不徐,无片刻休息之时,这是最精进的,虽然没有精进之心。

轻安心所法,是指心舒缓、放松、愉悦、愉快、轻松、安闲、舒适、轻灵、自在、安稳等等状态,不是沉重的、烦躁的、紧张的、忙碌的、劳累的、厌倦的,没有修持的心不容易出现轻安。八个识都与轻安心所法相应,但前七个识不一定能出现轻安的现象,在特定的情况下,在修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心才会出现轻安的修行,按照七觉分来说属于倚觉分现前,这是证得大小乘法的前提条件,也是获得禅定的前提条件。第八识从来都是轻安自在的,没有负担、没有负累。

不放逸心所法,是指心不闲散也不慵懒、不偷安、不苟且、不放纵,不贪图享乐,虽然不是很精进,但近于精进与放逸之间,松紧有度。八个识都与不放逸心所法相应,但前七个识不一定是不放逸的,有时放逸有时不放逸。只有修到有出离心以后,七个识才能越来越不放逸,六七识总是处于不放逸状态,是在入地以后,心于佛法修证和度众生事业不放逸,不求自己世俗界的安逸生活,只求道业不断增进和度更多的众生。第八识无始劫以来从来没有放逸过,永远是不放逸的,时时与不放逸心所法相应。

行舍心所法,行舍是心行处于舍的状态,不偏不倚,平等于一切法,不追忆过去,不攀缘未来,心绪平和,不缓不急,处于中道,心态中和。八个识都与行舍心所法相应,但是前七个识不一定会出现行舍的心态,只有在有禅定的情况下,或者是某种特殊情况下,六七识才有行舍心所法出现,五识受六七识影响和带动也是行舍的,三四果人以上,其心大部分时候都是行舍,第八识从来都是行舍,永远与行舍心所法相应。

不害心所法,对一切人事物理都没有违害心和违逆心,即使心受到忤逆,也不想去报复,为自己讨回公道,总之就是一种不想伤人的心行。八个识都与不害心所法相应,但前七个识有时有不害心有时没有不害心,只有宽宏大量、心胸开阔的人,不害心所法才少于出现,断除嗔恚心以后,七个识识心不害心所法常常出现。第八识从来都是不害的,对一切人事物理慈悲以待,不害报复和恼害,也不违逆,永远与不害心所法相应。

——生如法师开示
(佚名编辑)
上一篇上一篇

善十一心所法(一)

下一篇 下一篇

第八识的五遍行心所法如何运作?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