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所法就是识心的心行,七个识的心行通过不断的修学,不断的降伏自心,心行就要不断转变,由深重的烦恼转变为轻微的烦恼,轻微的烦恼消失,善心所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心行越来越清净,定力越来越稳固,智慧越来越深透,所以心所法肯定要通过修行不断的改变。如果修行了一段时间,心所法还没有转变一些,烦恼没有轻微,禅定力没有生起,智慧没有增进,那么修行还不得力。
学佛人修行成就与否的标志就在于心所法,真正成就时六七识的烦恼心所法就减少和灭除,善心所法增加和具足,五别境心所法的功能增加和具足,到佛地八个识完全具足二十一个心所法,功能发挥到极限。真正学佛人应该每隔一个阶段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所法,也就是心行,如果发现心地没有什么转变,说明修行还不得力,也许还没有走上正轨。每个人修行的层次和进展不同,心所法就不同,这说明人心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有人说自己意识心的心所法有五十一之多,意根的烦恼心所法还是原来那么多那么重,那么此人就是初学佛人,烦恼极重,人品也极差。
一般菩萨论里所说的心所法都是指凡夫和未转依位的菩萨的八识心所法,不是指已转依位地后菩萨的八识心所法,这些心所法随着不断的修行都要有所转变,才能转识成智,才代表修行上的成就,成佛之道才能渐趋于圆满。心所法的转变是修行成就的标志。
其实未转依位之前,入佛门修行有些成效之后,几个识的心所法就在暗暗地转变着,只是量累积的不够多,以至于还不能有质的飞跃。因为心所法是一个人有无修行的标志,即使外道修出了禅定,他们七识的心所法也有所转变,心所法非是一成不变、人人相同的。每个还没有开始修行的众生,他们的识心心所法,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面。所以此人现观自己的心所法是如此,彼人现观自己的心所是如彼,非定相同,这就说明了人性各有差别,人心不尽相同。
如果有人现量观察出自己第六识的心所法有:贪嗔痴慢疑恶见六根本烦恼,有八个大随烦恼、二个中随烦恼、十个小随烦恼,那么此人根本就没有修行,既没有禅定,人品德行修养也相当不好。一般人不能现量观察到自己的第七识心所法,假如能现量观察出自己第七识的心所法有强烈的贪嗔痴,以及懈怠、散乱、不信、失念、掉举、不正知、放逸、昏沉、执我性强、慢心深重、贪执深重、我见强烈、攀缘性、,并且固执难改,那么此人根本没有修行,禅定也很难发起。
如果此人第七识的心所法与善十一心所法一点也不相应,那么此人的修行根本就没有上路,烦恼很重,也许是个恶人。即使普通人没有学佛,意根的心所法也有善的一面,如果善大于恶,此人命终就能升天享福。六道轮回是因为意根心所法的善恶来决定的,意根心善,行善业,来世升天,意根恶造恶业来世堕地狱。由此可知,初地以后处于已转依位的菩萨,由于断除烦恼,心地达到无漏,其六七识心所法必然要发生转变,烦恼心所法灭除了,善心所法增加了,定心所法和慧心所法增强了,这是绝对必然的,否则就与凡夫无别。
修行得力时,大随烦恼首先减轻,有的要灭去,比如不信心所法减轻和灭去,由不信逐渐信,到完全信;懈怠心所法减轻和灭去,逐渐变得精进起来;放逸心所法减轻和灭去,从前是经常放纵自己的身心去逸乐逍遥,现在对对那些都不感兴趣了;昏沉心所法很少出现了,以前一修行就感觉昏沉,现在精力很旺盛,注意力很集中;掉举心所法也减少和没有了,以前学佛时妄念纷飞,现在则是经历过的事,过而不留,也不妄想未来;以前心总是很散乱,现在思考佛法时,精力能集中一段时间了;一切对四圣谛四念处等等佛法不正知,现在知见就很正了;以前心里念着佛法,一会就忘了,现在能做到一直想着不失念。
随着修行的深入,中随烦恼也会变得轻微,甚至灭除,比如以前做错事总是无惭无愧,现在惭愧心逐渐增加,如果做了大的错事,就会觉得非常惭愧。从这里看出,只有烦恼心所法减少减轻,善心所法就会相应的增加增重,烦恼心所法灭除,善心所法就出现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