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日常开示

2019年04月13日    星期六     第4示 总第1423示

前五识的心所法

前五识的心所法,首先有五遍行心所法,五识一出生,五遍行心所法就伴随着一起运行起来。五识也有五别境心所法,其中欲心所法,是对五尘的希求、追求和攀缘,多数情况下是受意根的调动和指挥的,也受意识欲心所的影响而现行。少数时候是由于受五尘境的吸引而现行,如眼识看见一种柔和的光,而想多触多了别,这就是欲心所法。

不想离开这个光属于贪心所法,厌离躲避这个光,勉强属于嗔心所法,其实五识没有嗔心所法,是受意根调控出来的。比如用眼睛瞪人是嗔,这是身识所为,体现了意根对人的嗔,其中也许有意识的嗔。如果心里知道这个人可恨而嗔,是意识的嗔,无缘无故就讨厌一个人,没有明确理由,或者劝也劝不住的,或者来不及思考遇境就现起的,是意根的嗔。

五识的胜解心所法,是对境界的明了性,不糊涂,知道自己了别的究竟是什么,没有错觉。念心所法,是五识了别境界后有了一定的记忆,如果心里能念着境界想要着境,多数是由于意根的念而引起,或者是由意根的欲而引起,是意根主导的结果,有时也受意识的影响,五识本身的念并不清楚和明了,没有明显的念性。五识的定心所法,是对境界比较专注的了别性,这种专注了别性,主要是由意根主导出来的,是意根促成的,有时是受意识影响的,五识本身并没有主动定的想法和行为。五识的慧心所法,能准确判断和了别五尘境界,不错乱了别。

五识因为只能面对粗略的五尘,不能了别法尘,所以慧很劣,没有多少心思,没有多少思考辨别的能力,因此没有多少善恶心所法。善恶心所法主要是在法尘上运行,思想观念属于法尘,六七识相应于法尘,才有那么多的善恶思想观念,有善恶心所法,五识却没有。五识稍微有根本烦恼贪嗔痴和疑,少数贪是五识自身主动生起的,多数是意根主导的,嗔几乎都是意根促成的,痴多数由意根主导的,少数属于自身的辨识力弱。

五识的疑,只能疑自身了别的五尘的准确性真实性,不会疑他法,没有意识和意根那种广泛的对一切法的疑,因为五识心力弱,没有思惟力。五识智慧极其低劣,没有思惟力,因此单独没有什么心思,没有什么烦恼,也没有什么善心,极大多数是依靠着意根和意识才有善恶心所法,受意根的驱使和意识的影响才能有善恶心所法,本身中性的时候多。

五识的大随烦恼,由意根促成的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不正知、散乱、昏沉,没有掉举,也没有中随烦恼无惭、无愧,也没有小随烦恼,当然也就没有与之相反的善心所法,因为五识比较粗劣,没有稍微细密一点的思惟力。有四禅八定的外道凡夫,五识的大随烦恼心所法要减轻减少,根本烦恼只能减轻,不能断除。每个人五识的心所法不必相同,因为意根的差别很大,引生五识的心所法就有差别。

五识有睡眠心所法,在睡眠当中暂时断灭。五识还有寻和伺心所法,寻是眼识粗略的四处寻找,当然寻找的行为是受意根调控的,寻找的方向也是由意根指定的,意根指哪里,五识就要趣向哪里,丝毫没有自主性,意识还稍微有一些作主性,五识根本没有,所以才说五识的心所法大多数都是依意根而有,随意根而转,从五识的运作上,就能了知到意根的心行。五识的伺,是在五识寻找到五尘的大略处所以后,静心等待五尘的出现,或者是仔细辨别五尘的相貌。五识没有悔心所法,因为没有多少思惟力,不能了别法尘,因此不能悔。

五识的善心所法,一般来说也都是依意根才能存在,包括信、无贪、无嗔、无痴、精进、不放逸、行舍、不害。意根不善时,五识也不能善,五识不能单独有自己的善心所法,因为善的对象是法尘,五识不能触法尘,不能有六七识那样的思惟力,就不能有善和恶的心行,善心和恶心只能六七识有,五识在佛地转识成智以后,可能完全具足善心所法,但现在还无法观察到。

成佛之前的五识心所法大体上没有什么变化,受意根主导的心所法除外,意根恶时五识就随之而恶,意根善时五识随之而善,中间也受意识的心行影响。五识自己单独相应的心所法只有五遍行、五别境和不定心所法中的眠、寻和伺,总共是十三个心所法;加上依意根才能现起的善恶心所法,总共有三十二个,这个还有待于再次细细观察,不是最后结论。但是六七识在成佛的时候,要经过三次转识成智,心所法转变三次,而五识转识成智只在成佛时转变一次,心所法到成佛时才转变,说明五识单独没有那么多的善恶心所法,都是依意根才能现起的。

——生如法师开示
(佚名编辑)
上一篇上一篇

金刚经唯识深义(八十五)

下一篇 下一篇

七识的心所法不是固定不变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