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俱舍论第二十三卷(四加行)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论著讲解 更新时间: 2023-09-26 20:42:25 阅读: 612

第一节  暖善根和顶善根

原文:颂曰。彼居法念住。总观四所缘。修非常及苦空。非我行相。论曰。彼观行者。居缘总杂。法念住中。总观所缘。身等四境。修四行相。所谓非常。苦空非我。修此观已。生何善根。

释:有颂曰:正处于修习四念住中法念住的行者,应该从总体上来观行身受心法四个所缘境,来观行身受心法的苦空无常无我的行相。有论说:观行四念住的行者,所触对的缘有总有杂,在观行法念住时,要从总体上来观行所缘的身受心法四个所缘境界,修习苦谛的四种行相:苦空无常无我。这样修习了法念住的观行之后,能生出什么善根呢?

这里的意思是说,在修习法念住阶段,从总体上观行身受心法所缘境,就会生出四善根,名为四加行,在见道之前才开始修四加行,在修习法念住之前四善根还不能出现,因为机缘还不到,善根不成熟的缘故。

原文:颂曰:从此生暖法。具观四圣谛。修十六行相。次生顶亦然。如是二善根。皆初法后四。次忍唯法念。下中品同顶。上唯观欲苦。一行一刹那。世第一亦然。皆慧五除得。

释:有偈颂说:修习四念住的苦空无常无我之后,会生出暖法,有暖法善根能具足观行四圣谛,修习十六种行相:苦谛四行相、集谛四行相、灭谛四行相、道谛四行相。继续修习法念住之后也是这样再生出顶法,也具足观行四圣谛,修习十六种行相。暖法和顶法两个善根,都是最初修习法念住,从总体上观行身、受、心、法四个所缘境,后又修习四圣谛修习出来的。

再之后的忍法善根,只修习法念住就能生出来。忍法的下品和中品善根与顶法善根观行的所缘是一样的,忍法的上品善根,只观行欲界的苦,五行阴中的每一行每一刹那都要观行其苦谛。世间第一法这个善根也是这样,都是只修习法念住的时候出生的,下品和中品观行的所缘与顶法也是一样的,上品只观欲界苦。四种善根都是以慧为体,是智慧的体性,除了第五种得法得道者的善根。

十六种行相就是修习四圣谛之后出现的行相,其中苦圣谛要观察四念住的苦、空、无常、无我性,具这四种行相;集圣谛要观察集谛的因、集、起、缘四行相;灭圣谛要观察灭谛的灭、静、妙、离四行相;道圣谛要观察道谛的道、如、行、出四行相。暖法和顶法善根的修习中,都要修十六种行相,其中的观行智慧是逐渐深细的,禅定也是逐渐深入的,定慧的层次是逐渐深入的,直到修到第四善根世间第一法圆满以后,定慧具足,才能见道。

原文:论曰。修习总缘共相法念住。渐次成熟。乃至上上品。从此念住后。有顺决择分。初善根生。名为暖法。此法如暖。立暖法名。是能烧惑薪。圣道火前相。如火前相故。名为暖。

释:有论说:总缘一切众生的共相修习法念住,其智慧能够渐次地成熟,直至达到上上品。修习完法念住之后,就会生出顺决择分,顺从于四圣谛理,有最初的善根出生,这种善根叫作暖法。这种智慧如温暖相,心被四圣谛所熏,趣向于四圣谛,所以取名为暖法。暖法譬如能够烧坏烦恼惑的薪材,是圣道火出现之前的相貌,就像火燃烧之前的状态一样,叫作暖。

把见道比喻为火相现前,材薪燃烧义,在火出现之前,最初要发生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暖度出现,这时候相当于暖法善根。随着温度不断地升高,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材薪燃烧,火就出现了。这中间次第经过顶法善根、忍法善根和世间第一法善根,之后就能见道了。暖法的出现,说明行者通过修习四念住和四圣谛,心已经发生了变化,能够随顺于四圣谛理生起了顺决择分,不再抗拒和违背四圣谛理,也相当于初步接受了四圣谛理,并且受熏了。

原文:此暖善根分位长故。能具观察四圣谛境。及能具修十六行相。观苦圣谛。修四行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观集圣谛。修四行相。一因二集。三生四缘。观灭圣谛。修四行相。一灭二静。三妙四离。观道圣谛。修四行相。一道二如。三行四出。此相差别。如后当辩。

释:这个暖法善根所经历的修习阶段比较长的缘故,就是所处的分位长的缘故,在暖法善根现前阶段,能具足观察四圣谛的全部真实境界,以及能够具足修行十六行相。意思就是说,只观察了苦谛,还不能出现暖法善根,只观察了苦谛和集谛也是不能出现暖善根,再观察灭谛还是不能出现暖法善根,只有把四圣谛全部作以观察之后,才能出现暖法善根。

观察五蕴的苦圣谛,修行四种行相:无常、苦、空、无我;观察五蕴的集圣谛,修行四种行相:苦集起的因、苦是如何招集起来的、苦集是如何出生的、苦是以什么为缘而出生的;观察灭圣谛,修行四种行相:苦是如何息灭的、苦灭了以后是寂静的、寂静是最微妙的境界、寂静以后就离苦;观察道圣谛,修行四种行相:观察灭苦所修的道、所修之道契合真实之理、身口意行契合四圣谛理趣向涅槃、出离三界永远得解脱。这里所涉及到的所有修习内容都有差别,这些差别相以后再辩论。

原文:此暖善根。下中上品。渐次增长。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为顶法。此转胜故。更立异名。动善根中。此法最胜。如人顶故。名为顶法。或由此是。进退两际。如山顶故。说名为顶。此亦如暖。具观四谛。及能具修。十六行相。

释:当这种暖法善根由下品至中品,再由中品至上品,渐渐增长到圆满的时候,就有另外的善根生发出来,叫作顶法善根。当顶法善根越来越殊胜的时候,就更换成别的名字。在这不断增长的善根中,顶法是最超胜的,就像人的头顶一样,就取名为顶法。取名为顶法,也是因为顶法处于进退两者之间,前是进,后是退,顶法犹如山顶,所以就名为顶法。在顶法善根阶段也如暖法一样,能具足观察四圣谛,以及能具足修行十六行相。

原文:如是暖顶二种善根。初安足时。唯法念住。以何义故。名初安足。谓随何善根。以十六行相。最初游践四圣谛迹。后增进时。具四念住。诸先所得。后不现前。于彼不生钦重心故。

释:这样的暖法和顶法两个善根,在最初出生的时候,只有在修习法念住的时候才会出现。因为什么缘故说是初安足呢?这意思是说伴随着什么样的善根,以十六种行相最开始进入四圣谛的观行。在暖、顶法善根增进之后,就具足了四念住的修习。在这之前所修得的法,以后就不再现前了,因为对于先前修的那些法,心里不会生起特别看重的心思,因为那些法都比较粗浅,已经越过去不用修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