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意识把理论知见部分都差不多通透了,定力也差不多够用的时候,就开始参禅参究观行了。不管是静坐,还是行走坐卧,心里都要带有疑情,时刻都能观行思惟参究。在参究过程中,意识先把法义的路数思惟清楚,大致的方向弄明白,思惟的内容要弄清楚,需要的基本数据要掌握清楚,然后把法义凝成一个点,交给意根,心里没有了语言文字,好像空了。其实在这个时候意根并没有空,意根就会在心里悬挂着法义,祂会时时刻刻的思量考究,心里疑情不断,非常精进。需要定力相当好,定力若不好的话,意识的思惟就出现了,意根就没法深入法义当中,无法深深的思量,更不能连续不断的精进用功。
在参禅之前先把心静下来,定力要修足够用,若心一天静不下来,就不用参禅和观行,一个月静不下来,更不能参禅参法。当你带着足够的定力参究的时候,越参究定越深,定越深参究的思路越清晰。定非常深的时候,意根也没有多少参究的法义了,就会入到甚深禅定当中了,出定以后再接着参究,功夫也很得力。偶尔入定也挺好,先入定再出定,行住坐卧都有定力,就可以很精进的参究观行了。参禅的步骤要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的琢磨,就会累积足够的经验,后世也能很快用上手,他人也能借力吸收这个经验。
所有的修定和摄心的方法手段,无非是让意根证得佛法。当然意识肯定要先有一定的智慧,要充分的领悟佛法,再让意根去证得。如果没有定,就把意识的领悟当作证得的智慧,那就误会大了。没有定水滋润的智慧叫乾慧,乾慧的意思就是意识明白,意根不证不懂,不起实际作用。如果在修行实践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遇到了瓶颈,就要回头来寻找理论,重新把原理修正,找到方向再去实践。
学法一定要实证,只有实证了,生命体身心灵就会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意根明理思想观念一定会转变,世界就会随之转变,一切的行为和处世的方法态度也就随着转变,这也是修行的目的所在。不可自以为自己以及懂理了,不用再修什么,如果不在意识明理的基础上实际修行,在事上还是原来那样,还是跟着贪嗔痴烦恼转,结果还是入生死轮回中,不得解脱。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