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
释:阿难,识的性质没有来源处,借着六种根和尘虚妄的产生。你如今普遍观察一下此大会中的圣贤众,用你的眼睛依次观察,眼睛就能遍观周围一切法。但是眼睛所见如镜子中的像,没有特别的作以分析。你的眼识在观察当中,次第的标示出这个人是文殊师利,这个人是富楼那,这个人是目犍连,这个人是须菩提,这个人是舍利弗。你这个眼识的了知性,是从见当中生出来的,还是从色相上生出来的,还是从虚空中生出来的,还是没有什么样原因,突然出来的?
原文: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
释:如果你的识性,是从见当中生出来的,如果没有明暗相,没有色相和空相,四种相都没有,那就没有你的见性了。见性尚且没有,从哪里出生识性呢?如果你的识性是从色相中生出来的,不是从见中生出来的,那么你的识性既不能看见光明,也不能看见黑暗。如果看不见光明和黑暗,就没有色相和虚空,色相和虚空都没有,识性是从什么处生发出来的。
原文: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处此二非。空则同无。有非同物。纵发汝识。欲何分别。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
释:你的识性如果是从虚空中生出来的,识性就既没有色相也没有见性,没有见性就没有辨别性,自然就不能了知光明、黑暗、色相和虚空的生灭因缘,见闻觉知就不能成立了。空相当于无,有相当于物,在这两种对立的现象中,纵然能生出你的识性,你要作什么分别呢?识性如果是没有什么原因的突然出现的,那为什么不在白天太阳下,另外识别出月亮呢?
原文: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不应识缘。无从自出。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释:你再仔细的参详,微细的详细审查,见性依靠和承托你的眼睛才能有,色相就是你眼前的境界,有形状可见才叫作有,没有相就是无。可是识心是因为什么而出现的?识心是动的,见性是澄清的,二者无法和合在一起,听性、嗅性、尝性和触性也是这样。不应该是识心无缘无故没有处所自己生出来的。如果这个识心,本来没有出生的处所,你应当知道,识心的了别性、见闻觉知性都是圆满清净安然存在的,其性不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与虚空、地水火风一起大声七大之一。其性真实圆融,大声如来藏,本来就没有生灭。在如来藏里,什么法也不生,什么法也不灭。
原文: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释:阿难,你的心粗糙浮躁,还没有悟出见闻觉知的明了和了知性,本来就是如来藏。你应该观察这个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处的识心,与六处是相同不同,还是非相同非不相同,识心是空是有还是非空非有。你根本不知道在如来藏中,识性就是明了湛然的知性,真觉明性就是真实的识性,微妙的觉性清净安然淡泊,遍及一切法界,包容十方虚空,哪里有什么方向和处所,随顺着众生的业力而出现。世间人无知,糊涂的认为是因缘所生,或者是自然而有的,都是识心虚妄的分别和计较度量。只要有什么言说,都没有实际意义。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