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不仅是指意识的慧,也有意根的智慧;由意识的慧,引发出意根的慧,最后落实到意根上,存入种子,后世遇缘种子萌发,又能出生大智慧。如果没有禅定,那就只有意识单独有智慧,意根不能有智慧,因为意根攀缘多,无法集中精力思量和参究,因此不能证法,不知大小乘的无我,无法出生智慧。
意根如果没有智慧,就不能断除我见、疑见和戒禁取见,以后的生死结缚也无法断除,也不能正确如理的指导六识修行,意识再有智慧,都没有多大用处。意识认为如来藏是真实的,一切法是幻化的,五阴是无我的,可是意根不懂,就不能破除无明。无始无明仍然存在,那就仍然要牵引六识造作无明业,就不能淡化贪嗔痴烦恼,更不能降伏和断除贪嗔痴烦恼,不能得心解脱和慧解脱,不能断尽一念无明和尘沙无明;既不能出离三界,也不能究竟成佛。
解脱主要是解脱意根对于三界法的生死系缚,以及对一切法的执著和系缚。意识和意根在小乘方面的慧满足了,就是慧解脱的四果阿罗汉;意识和意根在大乘方面的慧渐渐具足圆满,就能转识成智,究竟成佛,所以这个慧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意根上。
既然大智慧不仅体现在意识上,也体现在意根上,转识成智既有意识的转识成智,更有意根的转识成智,那么禅定是定哪个识的,与哪个识相应?意识和意根都有禅定,都与禅定相应。首先,意根把法交给意识思惟,意识先是散乱,后渐有定,由其思惟观行引起意根的关注,注意力渐趋集中在意识所思惟的内容上,这样就有了初步的定。意识也就能逐渐专注于思惟观行,随着意根注意力的增强,禅定越来越深,意识越来越专注,思惟就越来越细密,意根依之深细的思惟,就能明理,从而证法。这是由观行引发禅定,再增强观行力的方法。
另一方面,意识修定,促使意根减少攀缘,意念集中;之后,意根决定思惟法义,意识就集中注意力思惟和观行一个法义,意识的观行内容刹那刹那传入意根,意根对于传递过来的信息也许有胜解,也许没有胜解,那就也许能出生智慧,也许不能出生智慧。是否能出生智慧,也在于三十七道品是否具足,戒定慧修行的情况如何,烦恼是否降伏,心性是否调柔等等诸多因素。
如果能专一思惟,深入细密的观行,就说明意识和意根二者注意力都能集中,二者都有一定的定力。六识出现禅定的时候,意根一定有定,如果意根没有定,六识的禅定就不可能出现,因为六识有念无念是由意根决定的,意根到处攀缘,六尘境界都想了别,不想只了别一个境界,六识是不可能无念或者专注于一个境界的。
六识熏修佛法,如果能熏修到意根,影响和带动意根,意根也就有定。意根的定,首先是指意根能定于法上,定在五阴无我这个法上来精进修学,定在三十七道品上,或者定在菩萨六度上。意根一精进起来,六识才能精进;意根懈怠了,六识不可能精进,如果意根具足了三十七道品,六识必然具足。意根是督导和掌控六识的指挥官,六识必然受意根的指挥和调遣,所以修道的关键全部在意根上。
意根作意定于法上以后,六识就能定于法上不散乱了,然后在法上六识才能作意观行,意根定在哪里,六识就定在哪里。因为六识是随着意根转的,意根的指挥棒时时刻刻、刹那刹那都要指挥六识,意根如果不定,祂拿指挥棒到处乱指挥,六识是否能定?根本定不了。意根要精进修行佛法,六识才能精进,所以定首先还是指意根的定,与意根相应的定。
意根定于佛法上修行,时刻念着观行五蕴的虚妄,那六识才能去观行;意根如果想要参禅,认为如来藏这个法很重要,想要证得,意根就督导着六识来参禅,六识才能够定于参禅这个法上,才能精进修行大乘法。所以意根如果不定,六识就没有定。在专门打坐修出来的四禅八定中,定主要指谁的定?当然也是指意根的。如果意根没有降伏下来,意根不定于打坐上,还照样四处缘法,攀缘惦念于其他法,杂思乱想,六识要想打坐修定,灭除心念,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管是四禅八定的定,还是定于法上的定,专注于法上的专注,主要都是指意根,然后六识才能定,才能息心,才能灭除觉观,甚至识心灭掉。意根一动,六识才能动,意根指哪,六识一定打哪;想降伏六识,一定要降伏意根,降伏五阴也首先要降伏意根。
成佛也主要是把意根熏成功,让意根证得一切法,了知一切法,灭尽无始无明和尘沙无明惑,意根具足圆满了戒定慧,众生必然成佛。这个众生指谁?就指意根。所以维摩结经说了众生心行,如来藏了众生心行,主要是了意根的心行。众生就是意根,意根就是众生,意根把五阴当作我,那么就要断除意根的我见。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