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参禅法门都是要我们用根不用识,禅宗不管你妄想不妄想,它不管你那么多闲事,它只要你看到这个意根。禅宗参禅有一个参话头,这个是中上根人能用,下根人参不起来。为什么呢?你看这个参话头,话头,我们说,参念佛是谁?参我们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很多人参话头,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到处找,这个不是参话头,这个是在念话头。参话头是什么呢?参话头就是要参话的前头,话的前头是什么?你想不想说话?你就想南无阿弥陀佛,就当说话了,话头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前那个。
所以呀,参话头的功夫是这样的——想念阿弥陀佛,但是你偏偏不让它念出来,要念出来就是话尾了,念出来它就跑掉了,所以你要参,参的是话的前头。你想念阿弥陀佛,但是偏偏不让它念出来,然后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你看看,想念,你脑袋里阿弥陀佛不要冒出来,冒出来那就是话尾巴,能不能做到?这个你要是能做到啊,这就参话头。而且这个参话头,做功夫要做得非常的绵密,它这绵密到什么程度呢?说过去呀,禅宗告诉我们参话头是这样的,用功的方法,这个话呢,念阿弥陀佛这句话,不让它念出来,然后你还要盯着这个话的前面,这挺难哪。
参话头参的着急的时候,就像吞那个热汤丸,很热的汤圆含在嘴巴里面,吞下去又会烫死掉,吐呢又舍不得,它味道太好了,舍不得吐,就卡在这个脖子上。有一个比喻叫做——如猫捕鼠,猫抓老鼠,看到猫抓老鼠,这个猫抓老鼠,追、追、追、追,这个老鼠一下跑到老鼠洞里面去了。然后这个猫就四爪抓地,尾巴翘起来,然后就全神贯注盯住这个洞口,干嘛?这老鼠别让它出来,一出来就要扑上去,就是要看住自己的心里面。这句佛号啊,不让它冒出来,但是一定要想着它。这猫呢,一方面不让老鼠出来,一方面又想老鼠出来,我可以抓住它。哎,它一出来又跑掉了,所以你不能让它出来。它不出来你又白等,所以又想它出来。
这如猫捕鼠,这参禅的人,参话头的人就要这样。就是要这样,想要自己念佛,却不让它念出来,然后你就盯着,看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能不能想到?能想到你肯定是中等根基或者是上等根基的人。如果你想不到了,你老老实实的,在妄想上面先去除。如果你妄想慢慢消除之后,念佛功夫慢慢用深了之后,心会慢慢平静下来,平静下来之后,你就会慢慢看见这个意根。所以,参话头实际上就是在意根上做工夫。你妄想没有出来的时候,脑袋里面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就是意根。
评:释究能法师把参禅的用功情境描述得非常准确到位,并且明确地指出来,在参禅的时候正是意根在那里专心一意地参究,那个功夫是以意根为主的参禅功夫。当你修到能用意根思量参究话头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参话头确实是很有韵味和意味的,也确实是很令人着迷和不舍的,所以参禅的人能做到不眠不休,日夜精进用功,功夫做到连续不断,持续升温。参禅如猫伺鼠,眼看那老鼠在洞口乱窜,抓住的几率非常大,成功在即,所以猫就警惕着,小心翼翼地守着,不离不弃,等待时机一举拿下。
为什么说在一句话或者是阿弥陀佛四个字将出未出之际,就是话头,就是意根的参究状态?因为意根的念没有语言文字和声音的相,在话头将出未出的时候,还没有形成语言文字和声音,这时候就是意根的念和思。再下一步出现了语言文字和声音,落到意识心里面了,就不是参话头状态,而是念话尾巴,是意识的情思意解状态。所以在一切法当中,永远是意根的思念在前,意识的思念在后,意识的思念也可以再转换到意根的思念,只不过意根的思念极其难以观察和把握。
在清醒时的各种状态里都有意识和意根的知和念,只不过在各种状态里,意根和意识哪个知念的作用更强更突出。两个识的功能作用很难分辨清楚,意根比如是甲,意识比如是乙,我们的知就是乙的知,我们要分辨意根,就是乙去分辨甲。乙怎么能知甲的知与不知?怎么能知道甲有什么心念,有什么觉受什么思想?某甲的心境,某乙怎么能了解和理解?某乙对某甲的判断,如何才能如实正确无误?当某乙不知某甲的心理状态时,说明某乙还不具备判断某甲的智慧。意识什么时候才能有智慧?什么时候才能如实地现量观察意根的运作?要修到证悟以后有道种智的时候才可以。
现在我们先不要管意识能不能如实观察意根的心理状态,应该先把参禅的知见确立好,比照上面所描述的功夫和用功状态,把正确的参禅功夫修持出来,这是目前最急需要做的。只要把这个参禅功夫修持出来,今生即使不悟,后世也会知道如何用功,也会再次把参禅的功夫修持出来,不走邪路,证悟就是早晚的事了。
回向文:以我们网络平台所有弘法和共修的功德,回向法界众生,回向世界民众,祈愿世界和平,战争不起;烽火不兴,干戈永息;一切灾难,尽皆消退!祈愿各国人民团结互助,慈心相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一切众生深信因果,慈心不杀;广结善缘,广修善业;信佛学佛,善根增长;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关恶趣门,开涅槃路!祝愿佛教永兴,正法永住;变三界火宅,成极乐莲邦!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