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世经》原文:佛告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正观察选择识阴。菩萨摩诃萨观非阴是识阴。颠倒阴是识阴。虚妄阴是识阴。何以故。持世。是识阴从颠倒起。虚妄缘所系。从先业有。现在缘所系。属众因缘。虚妄无所有。
释:佛告诉持世菩萨说:什么叫作菩萨摩诃萨正确的观察和认识识阴?菩萨摩诃萨观察并没有什么阴叫作识阴者,识阴无所有。颠倒阴是识阴,虚妄阴是识阴。为什么这样说?持世,因为识阴是由于颠倒心而出生的,识阴是由虚妄的业缘所系缚的,识阴是由过去世的业而生出来的,是由现在的业缘所系属的。既然识阴是由于众多的因缘和合才出生的,识阴就是虚妄无所有的,空的。
证得识阴粗相的虚妄,是无生忍,证得极细相的虚妄,是无生法忍。本来无法,在无法当中,由因缘力强行建立起识阴,识阴就是虚妄虚幻无所有的。容忍这个理存在,就是无生忍或无生法忍。
原文:忆想分别起。从识而生。有所识故。名之为识。从忆想分别觉观生。假借而有。有所识故。数名为识。以识诸物故。以起心业故。以思惟故。众缘生相故。起种种思惟故。数名识阴。从有所识。有识像出。示心业故。摄思惟故。数名识阴。
释:识阴是由于意根的忆想分别而生起的,是从阿赖耶识中而生起的,因为识阴有识别的功能,所以叫作识阴。因为识阴是是由意根的忆想分别的觉观出生的,是假借众多因缘而有的,又有识别的功能作用,就堕于五阴数中,名为识阴。因为识阴能识别诸法的缘故,能生起心的业行的缘故,因为识阴能起思惟的缘故,有众多因缘和合相的缘故,能起种种思惟的缘故,堕入五阴数中,名为识阴。
原文:或名为心。或名为意。或名为识。皆是意业分别故。识阴所摄。识相识行识性示故。数名识阴。如是非阴是识阴,不生不起不作,但以颠倒相应缘。虚妄识故,数名识阴。
释:识阴或者名为心,或者名为意,或者名为识,都是属于意业分别,属于识阴所摄受的,有识的相貌、识的运行和识的性质显示出来,堕入五阴数中,名为识阴。像这样的本没有阴入的阴名为识阴,识阴其实本没有出生,本没有起用,本没有什么功能作用,但却因为颠倒的相应的业缘,虚妄的识别诸法,就堕入五阴数中,名为识阴。
原文:何以故。是识阴从众因缘生。无自性。次第相续生。念念生灭。是识缘不生阴相。何以故。是识阴生相不可得。决定相亦不可得。生相不可得故。决定相不可得故。根本无所有故。自相无故。牢坚不可得故。
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识阴是从众多因缘和合中出生的,因此并没有识阴本身的自体性。识阴是有次第地相续地出生的,念念都是生灭的。这样的识的缘不会出生阴入的相貌,为什么呢?因为识阴出生的相貌是不可得的,识阴没有出生,也就没有出生的相貌,识阴的决定有相也是不可得的。识阴的出生相不可得,决定有的相不可得,识阴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所有的,识阴的自体相也是无所有的,识阴的牢固相也是无所有的。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