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一般指客观的观察,现前有什么就观察什么,也叫作现观、直观。而想象就是妄想现前没有的,离开现前境离开事实的脑补,与现观直观相反,是意识的思惟活动,是修证的大忌。
前几天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意根的帖子里讲过了,盯着香头是意识盯,为了牵引意根观察香头,并且意识不要胡思乱想,不要去想象什么,不要在脑海里出什么画面,不要去打扰意根观察。一个香头,有什么可想象的?哪有那么多事,还出画面?意识妄念止不住,意根也静不下来,心不定就不能观。有禅定时叫作观,没有禅定就是意识的杂念。训练意根的同时,也是训练意识,先把意识训练得无妄念妄想,无杂念以后,意根就差不多训练好了,这时候才能谈得到观,不动意识心念的观,也可以进入参,之后进入三昧中,观行和参究才能成就。
四念处观中,观身不净,包括观呼吸和白骨观,呼吸是现前存在之法,观名为观察观行,白骨现前可以见得到,也可能见不到,但是白骨都会见过,知道为何物,不用想象,观呼吸观白骨的观也可以叫作观察观行,也可以叫作观想。
观受是苦,受是自己亲身感受,现前存在或者自己经历过,不用想象,观受的观名为观察观行观想。
观心无常,心是自己现前存在和运行的妄心,自己感受得到,不用想象,观心的观名为观察观行观想。
观法无我,法是我们所修的四圣谛理、三十七道品、五盖、五蕴十八界等等,这些是现前存在的法,不用想象,观法就是观察观行观想。
但是由于智慧不足,现前存在的法不能正确认识,就靠意识的思惟想象,这就无法现量观行了。就是呼吸这样简单的现象,许多人也无法现量去观,而靠意识的思惟想象,意识一动就遮蔽意根,现量的观和思就不能启用,所得结果就假。
观像念佛,面前要摆一尊佛像,或者画一尊佛像,意识看着佛像,意根直接去观。禅定不足时,意识会辅助意根去观,有些思惟分析,禅定足了以后,去掉意识的分析,意根单独的现量观。三昧出现时,意根观行的现量境现前,证量出现,观像念佛就修成就了。这时候不管意识想不想佛像,佛像都会出现,不以意识为转移,身心都处于三昧中。凡是意识控制指挥不了的,都是意根的现量境,真实可靠。
观无量寿经的十六观,没有参照物,很难观,这得靠自己的愿力和阿弥陀佛等诸佛菩萨加持力。第一观日观,有个落日可以作为参照物,后面十五观都没有任何参照物,也没法用意识思惟想象,极乐世界里即使是一草一木都无法想象,何况那么多景观宝物听都没听说过,地球上根本没有,这要如何观?但只要第一观日观成就,心处于三昧中,意根的思就打开了,再附以诸佛菩萨的加持,第二观第三观才有希望成就。第三观成就以后,不管你怎么样,三昧都永远不消失了,一直保持到临命终时,然后在此三昧中往生极乐世界。而永久保持三昧境界,就是诸佛菩萨的加持的结果,否则保持不住。所以第一观没有成就时,直接去修后面几观,那都不是一般的困难,无法想象如何去修。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