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受的心对一切好恶境界都是心无所住、心无所着,对一切境界都是平等一如,既不欣喜也不厌恶,既不贪也不嗔。这样的心就是解脱的心,寂净的心,无为的心,第八识就是这样,心无所住心无所着,不嗔不喜,平等一如,对一切境界都如如不动,完全舍受。如果意根是舍受的,就与如来藏一样对一切法平等一如,对一切境界如如不动,不嗔不喜,没有贪嗔痴,寂净解脱,这样的话,众生就无须再修行求取解脱,因此说意根非仅是舍受,也有苦乐受。意根能受善恶熏习,造作善恶业,因此不是舍受,众生有种种的贪嗔烦恼,说明意根不是舍受的。第八识从不对一切法起贪嗔,这才是舍受的心。
瑜伽师地论第六十三卷讲到了意根三受具足:又诸转识。或于一时。一切唯与乐受相应。俱有而转。或于一时。亦有苦受。或于一时。亦有不苦不乐等受。相应俱转。阿赖耶识相应受。于一切时唯是不苦不乐。这里讲到了八个识的受,只有阿赖耶识是舍受,其余诸转识都有三种受,诸转识就是指七个流转的识,这里说七转识有时与乐受相应,有时与苦受相应,有时与不苦不乐受相应。
越有修为,越没有情绪,越与舍受相应。七觉分最后一个是舍觉分,心境非常平和,没有起伏,遇到什么境界都很平静,心如止水。这里有意识的舍受,也有意根的舍受,如果意根不是舍受的,意识就不能舍受。意根转识成智以后,也不是一切时中都是舍受,也有情绪化的时候,只是比从前情绪化少了而且轻微。阿罗汉因为断除了我执,去除了贪嗔痴烦恼,心里平淡的时候非常多,但也不是一切时中都是舍受,也有苦乐受。意识在断除烦恼,转识成智之后,舍受越来越多,情绪化越来越少,苦乐受越来越少,无论怎样苦,阿罗汉们一般都不感觉苦,无论怎样乐,阿罗汉们都不觉得是乐,没有贪爱故。
但是阿罗汉们的意根还是有苦乐受,否则他们不会躲避娑婆世界的苦,选择无余涅槃,选择离苦得乐。如果阿罗汉的意根不觉得五阴世间苦,就不会灰身泯智,不顾一切的入涅槃,灭掉苦,图个清凉快乐。小乘修的苦集灭道四圣谛,意识修完,熏染意根,与意根一起证得苦集灭道,因此意根与意识一样,也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意根最后就知苦、断集,希望通过修道灭除自己。从这里看出,意根一定知苦,有苦受,才能坚决的断集。
有甚深禅定时,思惟观行佛法,才能观行到事实真相,就会有真实的智慧生起,才能真真正正的依法,而不是依靠某些权威名人。如果没有禅定不能观行思惟,往往都要依人,不可能依法。背诵他人的言论,都属于依人,而依法就是依靠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需要在禅定中观行思惟出来,绝不是背诵什么名言名句,犹如复读机一样。如今网络上到处都是复读机,每个人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多么有学问,知道的多么多,知识多么丰富,简直学富五车。即学富使一百车,与生死也不相干,不能解脱生死。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