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捨論第二十三卷原文:由於修惑具斷有殊。立爲三向。謂彼二聖。若於先時。未以世道。斷修斷惑。名爲具縛。
釋:修行解脫道的人,由於在修行過程中所應該斷除的煩惱惑差別很大,就把斷除煩惱惑業的人立名爲三個果向,分別是初果向、二果向和三果四果向。頓根的信行人和利根的法行人兩種聖賢人,如果在先前沒有在世間道善法中,斷除修道所斷的煩惱惑,這個人就是具足一切煩惱的凡夫。
這個意思是說修道是從凡夫開始修行的,凡夫也要斷除相應的煩惱惑,每個凡夫衆生都要經過種種修道過程,最初肯定是修世間法,在世間法斷惡修善,修行的内容四正勤,四正勤沒有修足,就不能斷除煩惱惑,就是具足結縛的凡夫。凡夫在見道前主要以修三十七道品爲主,三十七道品包括七覺分和八正道,七覺分中有定覺分,定覺分具足了,就會降伏和斷除欲界中下品煩惱。
八正道中也有正定,正定具足以後,也會降伏和斷除欲界中的下品煩惱。三十七道品具足修,戒定慧就會圓滿,見道的條件才能具足,遇到因緣才能得法眼淨,証得初果。如果不具足這些修道的條件,因緣也不會具足,那就不可能見道。很多人越過這個修行階段而說見道証初果,那就是誤會的見道,大妄語而已。
俱捨論原文:或先已斷。欲界一品。乃至五品。至此位中名初果向。趣初果故。言初果者。謂預流果。此於一切沙門果中。必初得故。
釋:修解脫道的人,有的人是先前已經斷除了欲界第一品至第五品煩惱惑,這時候就可以說這個人就是初果向,因爲能趣向於初果的緣故,就叫作初果向,不久就會証得初果法眼淨。初果也叫作預流果,在一切出家沙門果中一定是最先証得的果位。
初果向斷除了欲界五品煩惱惑,然後才能証得初果。意思是說在凡夫位的初果向就要斷除欲界五品煩惱惑。凡夫憑什麽能斷除五品煩惱惑呢?如上邊所說,凡夫在修道過程中,要修三十七道品,要斷惡修善,修善就能斷惡,斷惡就是斷除欲界五品煩惱,如果只修善沒有欲界未到地定,或者欲界未到地定不具足,也不能斷除五品惑,就不能成爲初果向人。修行未到地定就是七覺分中的定覺分,就是八正道中的正定,如果欲界的未到地定不足,正定就不具足,八正道的修道就不具足,沒有正道可說。
所以有些人所說的初果二果見道不必有禪定,不必有未到地定,甚至說不用修定就能証果,這個言論就嚴重的違背了七覺分和八正道之理,違背了証果之真實理,更違背了世尊和彌勒菩薩諸佛菩薩的教導,所說的証果無有其事 無有其實,輕視佛法的修証,也証明其沒有經過三十七道品的實際修行階段,對於修行比較盲目,臆測的比較多。末法時期好多的善知識,確實是只善於知識的收集和散播,不懂得修証之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