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又於現法中。依觸緣受。發起於愛。由受用境界緣。廣起追求。或由事業門。或由利養門。或由戒禁門。或由解脫門。發起欲求。内身求。邪解脫求。如是求時。令先所起煩惱。及業所引。五趣生死果生。既得生已。老死隨逐。
釋:又在現前存在的法中,依賴著由於觸的因緣産生的受,而生起了愛,由於有受用境界的緣,就廣泛的生起了追求和求取,或者在生存事業方面,或者在名聞利養方面,或者在戒禁取方面,或者在解脫生死方面,生起了貪欲的求索、五隂身的求索,和邪解脫非正解脫的求取。像這樣貪求的時候,就使得由從前所生起的煩惱以及煩惱業行所引發的五道生死輪回果出生了。生出現以後,老死就隨逐其後。
原文:複有次第差別。謂由三種有情聚。一樂出世清淨。二樂世間清淨。三樂著境界。由初聚故。滅諸緣起。增白淨品。由第二有情聚故。不如實知。諸諦道理。若住正念。或作福業。或作有漏修。所引不動業。若不住正念。便發非福業。或起追悔所引。或不追悔。歡喜所引。心相續住。
釋:另外還有次第差別,有三種有情聚落,第一種是樂於出世間清淨法的有情,第二種是樂於世間清淨法的有情,第三種是訢樂著境界法的有情。因爲有第一種有情聚落的緣故,就會滅除一切緣起法,增加清淨無染的業種。
因爲有第二種有情聚落的緣故,不如實了知四聖諦之理,如果他們能住在清淨的正念上就會造作一些福業,或者是造作一些有漏的修行所引出來的不動業行,比如說純粹的禪定,達到四禪定身心不動;如果有情心不住在正念上,就會造作一些非福業,有些人造作了非福業會心生追悔,有些人造作非福業之後,心不但不追悔,還很歡喜,這樣就引發了心相續不斷地住著,不能滅除。
原文:彼又如前。於下中上。生處次第。能感當來。三種苦果。謂名色爲先。觸爲最後。由第三有情聚故。依現受用境所生受。於現法中。如前次第。起後六支。謂受爲先。老死爲後。
釋:這些人又像從前一樣,由此非福業能感召下中上三種次第出生之處。由三種出生之處,就會有三種相應的苦果相伴隨。在這個前六支因緣中,最先有名色,最後才有觸,由此苦果就出現了。因爲有第三種有情聚落的緣故,依靠現前受用境界所出生的受,在現前存在的法中,像先前的次第一樣,生起後邊的六支受、愛、取、有、生、老死,受在最先,老死在最後。(以上講的是順十二因緣觀)
回向文:以我們網絡平台所有弘法和共修的功德,回向法界衆生,回向世界民衆,祈願世界和平,戰爭不起;烽火不興,干戈永息;一切災難,盡皆消退!祈願各國人民團結互助,慈心相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願一切衆生深信因果,慈心不殺;廣結善緣,廣修善業;信佛學佛,善根增長;知苦斷集,慕滅修道;關惡趣門,開涅槃路!祝願佛教永興,正法永住;變三界火宅,成極樂蓮邦!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