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原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捨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衆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釋: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聽說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爲了往生,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是念一天就念到了一心不亂的境界,或者是分別念了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就念到了一心不亂的境界。這個人到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諸聖衆就會出現在此人面前。這個人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不念娑婆世界的一切人事物,就能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捨利弗,我看到這樣的殊勝利益,所以才說這樣的話。如果有衆生聽到這樣的說法,應當發願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
佛在這裡把往生的條件說得很清楚了,要修到一心不亂,念佛三昧出現,並且在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不能念著娑婆世界,如果念著娑婆世界,即使阿彌陀佛與諸聖衆來到面前,也會回去,無法接引。這個意思就是說,念佛即使念到預知時至,都不能保証往生,因爲在臨終時禪定是個變數,不是固定不變的,心念和業力也是個變數。定力一消失,心散亂,襍念出現,那什麽都別談了。而影響定力的因素有很多,臨終時說不定有什麽因緣出現,心就散亂了,往生就不可能了。
一心不亂可以做到,但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個是關鍵,這是非常不容易的。臨命終時,如果業障現前,怨親債主找上門,恐怕沒有幾個能心不顛倒的,起一念貪都去不了。信要怎麽信,達到什麽程度,願應該有什麽心願,行應該有什麽行動,都應該做些什麽,信願行的内容很豐富,如果想往生,應該先熏陶一下坐禪三昧經開頭部分佛講的治各種心的内容,把心調理好不顛倒了,才有希望往生。
年齡大的人,身體有疾病的人,要多在行門上用功,少花時間去解一些不必要的法,因爲臨命終時是靠這輩子的行來決定後世的趣向,解的法不起決定作用。求生淨土最重要的願力和願行,心願心念力很重要。要想願力堅定,一定要深刻地認知到世間的苦,如果不知世間苦,心就會因爲貪愛而懈怠。不少學佛人無論學佛多長時間,心裡還是悠哉悠哉地沒有緊迫感,每天都是東看看西瞧瞧,對什麽都感興趣,襍亂無章地吸收點知識,對修行沒有正確的認識和計劃,對後世也無知無畏。這樣的人往往都是初學佛者,初生牛犢不怕虎,初學佛者不怕苦也不怕死。
想修學念佛法門的人,先看一看淨土初祖慧遠大師的修行事跡,看看大師是如何修行的,爲什麽能三次在三昧中見到聖像?我們應該如何用功修行才能保証命終往生淨土?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