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就是定,觀就是慧,修行就是要止觀雙運,定慧等持。止就是把心攝持在一個境界上,緣於一法而不動搖;觀就是對所緣的一法觀行、思惟、參究、思考。止觀是連在一起相通的,沒有止,就不能觀;沒有觀行,智慧就生不起來,觀的同時也能生定,也能得止,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慧,不能定;沒有定,不能生起智慧。
有智慧的時候,對法就有抉擇性,就能放棄不必要的世俗法,排除其它暫時沒有用的襍事干擾,選擇最重要的事情來做。抉擇好了,心就能止於一處。慧就是意識通過深細的思惟而能明了道理,在深細思惟的過程中再反熏意根、說服意根的結果。
無論是止還是觀,都涉及到七個識的修行,讓七個識專注在一境上,然後意識心僅分別一個對象,精力集中,心無旁騖,就能把問題思惟透徹,就能明了其中隱藏的道理,從而獲得佛法智慧。觀慧生定,就是意識明理以後再來熏染意根,說服意根不執著世俗法,避免意識散亂的結果。無論是止還是觀,都是在七個識上用功,讓七識專注在一境,讓意識心只分別一個對象,精力集中,思惟就能通透,從而能明了其中的真正内涵,獲得真正的智慧。雖然第七識不能只緣一境,但是祂畢竟能夠減少攀緣,少於作意與思量,也能漸趨於定,這樣意識才有定,才能得止,否則意根處處攀緣,意識無論如何也不能止於一處。
定是開悟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菩薩六度和菩薩三無漏學中,定是其中之一,可見修定的重要性。沒有定力,無法觀行,定力淺,觀行不能深入,也不能細致,智慧無法開發出來。如果能修出欲界的最高定——未到地定,觀行就能得力了,它是色界初禪前的一種定,有了這個定,參禪或者參究一個法義,或者觀行五隂的虛妄,心才能專一,思惟既深刻又很細膩,這樣才能把法理思惟通透,才有破參開悟的可能。
因爲修行的結果和目的就是要開發智慧,有智慧才能出離生死輪回,才能得解脫,有智慧才能成就佛道。悟道開智慧,要比各種定境更珍貴,更重要,如果只有定力而沒有解脫的智慧,最多只能升天享福,福盡仍然要下三惡道受苦。所以必須定慧等持,不可偏修。
止觀雙運,定慧等修,學佛必有所成。有慧無定者爲狂慧,狂慧者未必有德,其見解未必真實可靠,煩惱畢竟不能得到降伏,因此說未必有德。有定無慧者守愚,愚頑不通者無道。有定有慧者,必証解脫,得真實法益,是佛法中的大丈夫。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