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楞嚴經中講阿難證得了初果,卻被摩登伽女誘惑,差一點犯戒,如果不是被楞嚴咒所救,會不會因為破戒而下三惡道?
答:阿難是被摩登伽的母親用外道邪咒誘騙進婬女屋中的,不是他主動走進婬女屋裡的。阿難初果的禪定力顯然不足以觝擋得了外道強有力的邪咒,邪咒對阿難就有繫縛作用,會使阿難失去觝擋力。但阿難絕對不會主動犯任何一個戒律,因此不會下三惡道。就像一個人因為禪定力不足,就觝擋不了酒精的迷惑力,酒精入心,就會昏沉不清醒,這個酒精也許不是自己自願所飲,而是被他人強行灌入,或者用計策灌入,因此不算犯飲酒戒。
阿難的情況屬於被外道強行施了咒法,由於功力不足,觝擋不了邪咒力,不是阿難願意接受邪咒,邪咒一旦入心,阿難也沒辦法再清醒。一個人受了迷幻藥的迷幻作用,就會不自覺了,這不是個人的意願,不是主動願意迷失自己,所以不屬於心有煩惱的主動破戒行為,就不會下三惡道。如果阿難在被迷惑的時候,不生起貪欲心,那麼無論怎樣,阿難都沒有犯戒行為。完全不動心沒有貪欲,這要修到三果以上,斷盡貪欲才行,一般人需要意識的控制,而意識容易被外力所控制,所以只修意識,廣學多聞,道力就不可能健全起來,結果就是阿難這樣。
如果有極強的外力作用,一個修行人在道力不足的情況下,那就難免不受影響,因為五陰當中的色陰沒有盡,就要受色陰的影響,五陰中的受陰沒有盡,就要受受陰的影響,想陰沒有盡,就要受想陰的影響,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甚麼時候才能不受五陰的影響,而得色陰盡受陰盡想陰盡?最低要在修出四禪定的時候才行,在四禪定裡才能斷盡色陰和受陰、想陰,否則任何人都會受五陰的影響。有身即有此大患,無身則無患。所以才要修道,才要修禪定,才需要修到意根這裡,以求斷除五受陰,心得解脫。
小乘人判斷一個人是否犯戒破戒,只看外表行為來判斷,只要行為符合五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就說是不破戒。而大乘判斷一個菩薩是否犯戒破戒,主要是看菩薩的心是否犯戒,是否在行為當中有所動心,如果沒有動心,就是清淨的。但是一般人只能看外表的行為,看不出一個人真正的心行,誤判的幾率就非常大了。如果一個人表面在做善事,表面在利益他人,而其心行全部是為了個人利益,其行為是一種遮掩和假相,心的目的與行為不一致,那麼這個人就不是在做善事,不是在利人,而是在利己,或者是害人。這樣以行為作為假相的欺騙,不僅無福,而且有罪。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