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則能越生老病死怖。諸比丘。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釋:世尊對比丘們說,對於色隂不了解,不清楚,不能斷除色隂爲我的知見,對於色隂不能離開貪欲,還貪著色隂,就不能越過生老病死的恐怖。
相反,如果能夠如實的了解色隂,能夠清楚色隂的真實相,能夠斷除色隂身見,能夠對色隂離欲,就能夠越過生老病死的恐怖,以後再也不害怕生老病死苦了,就會滅盡生老病死苦,得到涅槃樂。
其中,知,是對色隂的粗略的了知了解,了知其無常空苦無我,生滅變異,不久住。明,是清楚,比較細微的了解色隂的無常性空性苦性,生滅變異性,無我性。斷,是斷除色隂是我的知見。離欲,是初禪以後三果斷除了對色隂的貪欲愛欲,離開了欲貪。離欲以後心就解脫於色隂,不被色隂所係縛,有能力滅盡色隂而出離三界得解脫。
世尊繼續對比丘們說,如果對於受隂、想隂、行隂和識隂,不能夠很好的認識,不了解,不清楚不証得其無常苦空無我的真實相,就不能離開對受隂想隂行隂識隂的貪欲,貪欲不斷,就不能越過生老病死的恐怖以後還會繼續有生老病死苦,因爲不斷受想行識的貪欲緣故,因貪而有苦。
相反,如果能如實的了知受隂想隂行隂識隂,清楚的認識受想行識隂的真實相,証得受想行識隂無常空苦無我,就會斷除受想行識隂爲我的我見,繼而就能離開對受想行識隂的欲貪,這樣就能越過生老病死的恐怖,以後再也不會有生老病死苦了。因爲斷除貪欲,就能脫離受想行識隂的係縛,就會出離三界,解脫生死,得涅槃樂。
修習此法,首先要能夠粗略的知色隂,再細微的知色隂了解色隂。這就需要禪定和觀行了,只有在禪定中觀行,高著一隻眼,就能看清楚色隂,認明色隂,証得色隂的真實相,無常空苦無我。高著一隻眼,就用到意根的思量了,意識也要站在一定的高處,脫離色身而觀察,心不與色身粘在一起,就能客觀公正的看待色身,觀察色身,就能認識到色身的實質問題,與從前的認知大不相同。這樣斷我見証果就會相對容易一些。
高著一隻眼,也就是把心提出來,單調出來,不與五受隂混合一起,也叫作反觀。反觀容易生起智慧,容易認清客觀事實,容易發現新大陸。高著一隻眼,猛著一隻眼,就是禪定,能隔離舊有的認知,能出生智慧。朝朝暮暮,朝斯暮斯,日久功深,顛覆從前錯誤的認知,獲得解脫的智慧。
認識問題並不難,改變觀念是最難的。無始劫以來的觀念,就是認色受想行識是我我所,根深蒂固,習以爲常,即使明白五隂的無常性,也不能改變意根的舊有觀念。必須禪定中長期的觀行反觀思量,力求究明這件事,力求顛覆原來的思想觀念。找到一個突破口,斷除整個五受隂的我見,就大有希望了。堡壘要一點點攻破,開始不可貪求過大,以免力不從心。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