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日常开示

2021年03月19日    星期五     第2示 总第3205示

阿毗达摩俱舍论第九卷

(四)原文:如何有情前际愚惑。谓于前际。生如是疑。我于过去世。为曾有非有。何等我曾有。云何我曾有。如何有情后际愚惑。谓于后际。生如是疑。我于未来世。为当有非有。何等我当有。云何我当有。 

释:有情众生对前际法的愚惑是什么?有情对于前际的法生出这样的疑惑:我在过去世是曾经有过还是没有?什么法我曾经有过?为什么我曾经有?有情众生对后际法的愚痴迷惑是什么?有情众生对于后际的法生出这样的愚痴迷惑:我在未来世是应该有还是没有?我应当有什么法?为什么我应当有? 

原文:如何有情中际愚惑。谓于中际。生如是疑。何等是我。此我云何。我谁所有。我当有谁。为除如是。三际愚惑故。经唯说有情缘起。如其次第说无明行。 及生老死。并识至有。所以者何。以契经说。苾刍谛听。若有苾刍。于诸缘起。缘已生法。能以如实正慧观见。彼必不于三际愚惑。谓我于过去世为曾有非有等。 

释:有情众生对于中际法的愚痴迷惑是什么?有情众生对于中际的法生出这样的疑惑:什么法是我?这个我是什么样的?我是谁所有的?我未来应当有的是谁?为了遣除这些三际愚惑故,经中只说有情缘起,按照次第说无明、行以及生和老死,再加上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和有。为什么这样说?根据契经中说,比丘谛听,如果有比丘对于一切缘起法,诸缘已经生出的法,能用如实的正慧去观察,比丘就一定对三际的法不会再愚惑了,如我在过去世是否曾经有过还是没有等等,这些疑惑就消失了。 

原文:有余师说爱取有三。亦为除他后际愚惑。此三皆是后际因。故又应知。此说缘起门。虽有十二支。而三二为性。三谓惑业事。二谓果与因。其义云何。颂曰。三烦恼二业七事。亦名果。略果及略因。由中可比二。 

释:有别的法师说,爱、取、有三者也可以遣除有情对后际的愚惑,因为这三者都是后际法出生的因,所以应该知道这里说的缘起法门,虽然有十二支,却以三和二为性,三是烦恼惑、烦恼业和烦恼事三种,爱是烦恼惑,取是烦恼业,有是烦恼事,二是烦恼业的果与因。这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有颂说,三种烦恼二种业和七种事,也叫作果,大略的果和大略的因,在十二支中就大略分为二种。 

原文:论曰。无明爱取。烦恼为性。行及有支。以业为性。余识等七。以事为性。是烦恼业所依事故。如是七事。即亦名果。义准余五。即亦名因。以烦恼业为自性故。 

释:论中说,无明、爱和取三支,是以烦恼为其性,意思是这三支是烦恼惑,具有烦恼性,行和有支是以业为性,属于业性,其余的识、名色、六入、触、受、生和老死七支,以事为性,属于事的属性,是烦恼业所依止的事。这七事也叫作果,此义也通其余五支,其余五支也叫作因,因为是以烦恼业为自性的缘故。 

原文:何缘中际。广说果因。开事为五。惑为二故。后际略果。事唯二故。前际略因。惑唯一故。由中际广。可以比度前后二际。广义已成。故不别说。说便无用。 

释:是什么缘故中际现世法中广泛的宣说果和因?开出事用有五支,名色、六入、触、受和识,烦恼惑为二支爱和取,因是烦恼惑,果是事用。后际是大略的果,事用只有二支生和老死。前际是大略的因,烦恼惑只有一个无明。由于中际比较广,可以比度前际和后际。广义已经显现出来了,所以就不另外说了,说了没有用。 

——生如法师开示
(佚名编辑)
上一篇上一篇

断除受觉不是修行的首要目标

下一篇 下一篇

能确信就是真的不疑了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