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识成智主要是让七识转识成智,七识有无明的识性,没有智慧,或者智慧很浅,才需要灭除七识的无明和烦恼,出生大智慧,进而转识成智。在七识断尽无明,转识成智之后,存在如来藏里或者是异熟识里的染污种子彻底断尽,不再拖累如来藏异熟识,不再限制如来藏异熟识的功能作用,这时候如来藏异熟识就会大放光明,彻底绽放自身的一切功能作用,变成大圆镜智,方便说为如来藏异熟识转识成智。
识心的识性,是无明性、愚痴性、烦恼性、遮障性、执著性的,其智慧是浅薄的,见法往往就会落到法相当中,不具有唯识方面的智慧,不识法的真面目。明心以后,渐具禅定,断除了烦恼,去除了遮障,渐次过了牢关,在有余涅槃当中,命终有能力入无余涅槃而不入。随后过如梦观,修学唯识,具有了一分唯识种智以后,见法才会知其唯识性,知法之实质,不落世俗法相之中,智慧有了质的飞跃,于是六七识就转识成智,入到如来家中,成为佛陀的真正佛子,能够绍隆佛种,弘化一方。
转识成智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证果,而且是三果以上;要有禅定,而且是初禅以上的禅定;要明心证悟,不仅有法界总相智,还要有后得智,能现前细微地观察如来藏在五蕴身中的运作,还要有一分唯识种智。所以没有禅定,就不要谈什么证,不要谈什么智慧,更不要谈转识成智,顶多有个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乾慧。
最初转识成智在初地菩萨果位,登门入室,入如来家里,成为佛陀真佛子,也就是佛陀的亲儿子。言外之意,初地菩萨之前都不是佛陀的亲子,包括四果大阿罗汉以及辟支佛。缘由就是他们未能转识成智,识性胜于智性,观一切法的慧力不足,观一切法的有胜于一切法的空。
在佛法修学上,转识成智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其中涉及到定力和慧力,二者都有力,才有能力从容迈过这道门槛。定力要具足初禅以上的禅定力,慧力要具足观空的智慧力,包括人我空和一分法无我空。其他如菩萨的福德力、自律性、心性、悲悯众生和愿力等等条件都要具足,才能转识成智,这不是几劫、几十劫、几百劫、甚至几千劫这样短时间的修持所能达到的。
持戒就是自律,然后才能戒他律他,成为众生的楷模和导首。戒律完善忍辱柔和,初禅定才能具足,以此初禅定,在断我见的基础之上就会依次断除种种烦恼,智慧的遮障就消除一部分了,如果烦恼习气也断除,智慧的遮障就会全部去除,慧日朗照乾坤。
由此可见,修行最终就是为了成就六七识空的智慧,意识依次证得一切法空,意根也依次证得一切法空,转六七识的识性成智性。有无明烦恼的识心就是识性,无无明烦恼的识心就是智性。断除根本烦恼要具足初禅以上的定力,还要断除人我见和法我见,才能转识成智。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