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識成智主要是讓七識轉識成智,七識有無明的識性,沒有智慧,或者智慧很淺,才需要滅除七識的無明和煩惱,出生大智慧,進而轉識成智。在七識斷盡無明,轉識成智之後,存在如來藏裡或者是異熟識裡的染污種子徹底斷盡,不再拖累如來藏異熟識,不再限制如來藏異熟識的功能作用,這時候如來藏異熟識就會大放光明,徹底綻放自身的一切功能作用,變成大圓鏡智,方便說爲如來藏異熟識轉識成智。
識心的識性,是無明性、愚癡性、煩惱性、遮障性、執著性的,其智慧是淺薄的,見法往往就會落到法相當中,不具有唯識方面的智慧,不識法的真面目。明心以後,漸具禪定,斷除了煩惱,去除了遮障,漸次過了牢關,在有餘涅槃當中,命終有能力入無餘涅槃而不入。隨後過如夢觀,修學唯識,具有了一分唯識種智以後,見法才會知其唯識性,知法之實質,不落世俗法相之中,智慧有了質的飛躍,於是六七識就轉識成智,入到如來家中,成爲佛陀的真正佛子,能夠紹隆佛種,弘化一方。
轉識成智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証果,而且是三果以上;要有禪定,而且是初禪以上的禪定;要明心証悟,不僅有法界總相智,還要有後得智,能現前細微地觀察如來藏在五蘊身中的運作,還要有一分唯識種智。所以沒有禪定,就不要談什麽証,不要談什麽智慧,更不要談轉識成智,頂多有個不解決實際問題的乾慧。
最初轉識成智在初地菩薩果位,登門入室,入如來家裡,成爲佛陀真佛子,也就是佛陀的親兒子。言外之意,初地菩薩之前都不是佛陀的親子,包括四果大阿羅漢以及辟支佛。緣由就是他們未能轉識成智,識性勝於智性,觀一切法的慧力不足,觀一切法的有勝於一切法的空。
在佛法修學上,轉識成智是一個很高的門檻,其中涉及到定力和慧力,二者都有力,才有能力從容邁過這道門檻。定力要具足初禪以上的禪定力,慧力要具足觀空的智慧力,包括人我空和一分法無我空。其他如菩薩的福德力、自律性、心性、悲憫衆生和願力等等條件都要具足,才能轉識成智,這不是幾劫、幾十劫、幾百劫、甚至幾千劫這樣短時間的修持所能達到的。
持戒就是自律,然後才能戒他律他,成爲衆生的楷模和導首。戒律完善忍辱柔和,初禪定才能具足,以此初禪定,在斷我見的基礎之上就會依次斷除種種煩惱,智慧的遮障就消除一部分了,如果煩惱習氣也斷除,智慧的遮障就會全部去除,慧日朗照乾坤。
由此可見,修行最終就是爲了成就六七識空的智慧,意識依次証得一切法空,意根也依次証得一切法空,轉六七識的識性成智性。有無明煩惱的識心就是識性,無無明煩惱的識心就是智性。斷除根本煩惱要具足初禪以上的定力,還要斷除人我見和法我見,才能轉識成智。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