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祖師遇見梁武帝的時候,爲什麽不願意度他?聽他說幾句話,轉身就走,梁武帝派兵追趕,也不回頭。寧可河南嵩山石洞中一個人面壁九年,也不出來度人,更不度梁武帝。梁武帝是何許人也,可以網上查一查,建寺院,度人出家,供養三寶,親自講金剛經,傅大士上堂說法,梁武帝蹲下身子,用後背給傅大士當台階走上講堂。這樣的人物,福德深厚,善根不淺,達摩祖師爲什麽不接引他?梁武帝若是在如今這個時代,早就悟個十八、九次了,那個根性在現在的社會也很難遇,達摩祖師就是看不上眼,連引導他多說幾句話都不肯,究竟爲什麽?祖師在面壁九年的時間裡,能度多少人,卻一個都不管,究竟爲什麽?
梁武帝的福德確實很大,對於三寶特別護持,善根不可謂不深厚,但畢竟沒有深厚到能明心開悟,言下識宗的地步,所以達摩祖師沒有功夫一點點的教導他向上一路,不是宗門那塊料,多說沒有用。禪門度的是那些想解脫生死並且因緣也具足的人,因緣不具足的人不能強行引導悟入,否則就危害佛教和衆生。
真正得道的祖師最反感能說不能做的說理者,所尋找的都是真正能証理的有道器的弟子。所以達摩看到沒有因緣成熟的人,就面壁九年以等待因緣成熟的弟子到來。梁武帝盡管當時能講金剛經數座,能當座主,但畢竟只是一個說理者,還無法証理。沒有証理而去說理,所說水分極大,無有實義。達摩祖師對他用什麽心思也沒有用,因爲梁武帝畢竟還不是道器。
就如德山禪師昔日未悟之時,金剛經不知講了多少座,人稱周金剛,肩擔兩擔青龍疏鈔,奔向南方破魔,結果被龍潭禪師度化開悟以後,毅然的一把火把自己多年的心血兩擔疏鈔全部燒毁,口裡喃喃:“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意思是自己從前說多少理,辯多少論,也就像一根毫毛扔到太虛空裡一樣,根本沒有分量;傾盡自己所有的智慧才能,也就像一滴水投到巨大的溝壑中一樣,無足輕重。未真悟前,寫多少書都是廢紙。
說理與証理有什麽區別?說理者用意識,証理者用意根。達摩祖師血脈論裡有一句話: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盡是魔說,是魔家眷屬,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憑何免生死?意思是即使能講十二部佛經,若不見性(開悟),即同魔說。
說理多証理少的現象很普遍,尤其是現在末法時期,到處都是說理者,幾乎看不到証理者,漫天遍野都是說理的,很讓人堵心。那些說理者,說他解悟,都是高抬幾級台階了,還對解悟這個名稱不滿意。解悟的人都有個真實實際修行的過程,只是沒有達到最後一個實証層次,最終的一個結果沒有實証,推理了一下想象了一下,但禪定還是有的,只是不太具足,智慧是有的,只是水分多點,三十七道品也修習了,只是不圓滿,菩薩六度也修了,只是還沒有修完。爲什麽現代連解悟佛法的條件都不具足,還會有那麽多証悟的人出現呢?答案大家自己思索。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