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息諸緣,内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達摩祖師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說的是一種修行當中的定境,另一種暗指第一義諦。從第一義諦來說,真如理體如來藏,沒有外也沒有内,沒有外緣,不攀緣任何一法;祂不了別一切塵境,不知一切境界善惡是非如何,因此自心沒有思慮,沒有思想,沒有知見,沒有看法;也因此故,一切外法不能入心,心内又不出思想觀點見解,如來藏心就像牆壁一樣,内外不通,也沒有内外。那麽了知了如來藏這樣的體性以後,就可以參究祂取証祂,從此以後就入道中。這是理修入道。
從另一方面說,就是事修入道,事修就是通過修定,然後定中參禪証悟如來藏。這種定可以是色界初禪定,也可以是初禪以前的欲界未到地定。達到這種定時心念集中,就可以參禪、參話頭,參通了就開悟。具體說來,修定修到能夠不再攀緣於外界的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心裡也不再攀緣其他的法塵,不打妄想,不回憶,不襍亂思慮。把心修到就像牆壁一樣,貪嗔癡煩惱都進不來,無關的六塵也進不來,而能專注於一個法上,思惟參究真如之法,如來藏之法,參一個公案或者參一個話頭。因緣時節具足時,就能找到答案,明得法理,証得真如心體。
話頭可以是:拖死屍的是誰?念佛的是誰?吃飯的是誰?走路的是誰?也可以思惟參究佛經中的一句話,比如《楞伽經》中佛說:如機關木人,機發相起。這句話能檢驗出學人是否真的悟道,悟的對與不對。如果悟錯了,這句話的意思就不能懂,也不懂菩薩舉足下足皆從道場來這句話的意思,這是《維摩詰經》中的句子。話頭還有很多,能契合自己根基的最好。總之,這種定在現在這個世道不太好修。唐宋朝那個時候極大多數人都有這種定,所以悟道就很快。
參禪不一定都要坐著,行住坐臥當中都可以參禪,隨時隨地都可以參。心思集中,心無旁騖,觸境遇緣時,隨時都可以悟入。從古到今悟道的祖師極大多數都不是在坐中悟的,坐中也不好悟。有的人是聽人說一句話就悟的,有人是聽聲音悟的,有見色時悟的,也有嗅香時悟的。他們都是參禪已經參到一定程度,被偶然一個機緣觸發靈感而悟道。也有很多人是聽師父開示而悟的,也有的人是因爲師父打一拳一棒一喝而悟的,每個人的悟緣好像都不一樣。參禪也需要修到了一定程度才可以參,定力不足,不能強參,強參無益。定力已達到欲界未到地定,行住坐臥心能不亂思惟,能夠專注於一個境界,才是參禪的最好時機。這時候再來參禪就能起疑情,解決了疑情,很快就能明心開悟。
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