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20年03月10日    星期二     第3示 總第2200示

《楞嚴經》第三卷 識大虛妄

原文:阿難。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汝今遍觀。此會聖衆。用目循歷。其目周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析。汝識於中。次第標指。此是文殊。此富樓那。此目犍連。此須菩提。此捨利弗。此識了知。爲生於見。爲生於相。爲生虛空。爲無所因。突然而出。

釋:阿難,識的性質沒有來源處,借著六種根和塵虛妄的産生。你如今普遍觀察一下此大會中的聖賢衆,用你的眼睛依次觀察,眼睛就能遍觀周圍一切法。但是眼睛所見如鏡子中的像,沒有特別的作以分析。你的眼識在觀察當中,次第的標示出這個人是文殊師利,這個人是富樓那,這個人是目犍連,這個人是須菩提,這個人是捨利弗。你這個眼識的了知性,是從見當中生出來的,還是從色相上生出來的,還是從虛空中生出來的,還是沒有什麽樣原因,突然出來的?

原文:阿難。若汝識性。生於見中。如無明暗。及與色空。四種必無。元無汝見。見性尚無。從何發識。若汝識性。生於相中。不從見生。既不見明。亦不見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彼相尚無。識從何發。

釋:如果你的識性,是從見當中生出來的,如果沒有明暗相,沒有色相和空相,四種相都沒有,那就沒有你的見性了。見性尚且沒有,從哪裡出生識性呢?如果你的識性是從色相中生出來的,不是從見中生出來的,那麽你的識性既不能看見光明,也不能看見黑暗。如果看不見光明和黑暗,就沒有色相和虛空,色相和虛空都沒有,識性是從什麽處生發出來的。

原文: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汝識。欲何分別。若無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

釋:你的識性如果是從虛空中生出來的,識性就既沒有色相也沒有見性,沒有見性就沒有辨別性,自然就不能了知光明、黑暗、色相和虛空的生滅因緣,見聞覺知就不能成立了。空相當於無,有相當於物,在這兩種對立的現象中,縱然能生出你的識性,你要作什麽分別呢?識性如果是沒有什麽原因的突然出現的,那爲什麽不在白天太陽下,另外識別出月亮呢?

原文:汝更細詳。微細詳審。見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如是識緣。因何所出。識動見澄。非和非合。聞聽覺知。亦複如是。不應識緣。無從自出。若此識心。本無所從。當知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釋:你再仔細的參詳,微細的詳細審查,見性依靠和承托你的眼睛才能有,色相就是你眼前的境界,有形狀可見才叫作有,沒有相就是無。可是識心是因爲什麽而出現的?識心是動的,見性是澄清的,二者無法和合在一起,聽性、嗅性、嘗性和觸性也是這樣。不應該是識心無緣無故沒有處所自己生出來的。如果這個識心,本來沒有出生的處所,你應當知道,識心的了別性、見聞覺知性都是圓滿清淨安然存在的,其性不是從什麽地方生出來的,與虛空、地水火風一起大聲七大之一。其性真實圓融,大聲如來藏,本來就沒有生滅。在如來藏裡,什麽法也不生,什麽法也不滅。

原文:阿難。汝心粗浮。不悟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汝應觀此。六處識心。爲同爲異。爲空爲有。爲非同異。爲非空有。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爲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釋:阿難,你的心粗糙浮躁,還沒有悟出見聞覺知的明了和了知性,本來就是如來藏。你應該觀察這個在色聲香味觸法六處的識心,與六處是相同不同,還是非相同非不相同,識心是空是有還是非空非有。你根本不知道在如來藏中,識性就是明了湛然的知性,真覺明性就是真實的識性,微妙的覺性清淨安然淡泊,遍及一切法界,包容十方虛空,哪裡有什麽方向和處所,隨順著衆生的業力而出現。世間人無知,糊塗的認爲是因緣所生,或者是自然而有的,都是識心虛妄的分別和計較度量。只要有什麽言說,都沒有實際意義。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意根同意才是真願意

下一篇 下一篇

《善惡佔察業報經》摘選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