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18年10月04日    星期四     第5示 總第875示

覺觀與尋伺

初禪以前的心裡是有覺有觀,初禪與二禪之間的心裡是有覺無觀,二禪以上的心裡是無覺無觀。觀比覺,心思要粗糙,是主動性的,動得要明顯一些;而覺是被動的成分多,在快進入二禪的時候,心已經不再主動的觀了,而是被動的覺知,然後就不能再覺知,就進入二禪。因此禪定中一定是觀先滅,覺後滅。靜下心來,觀一觀,就知道了。而這個觀,是有思惟的,比較粗糙。覺就是知,只要有識心存在,就有知,但不一定能觀。當心累時,識心微弱時,就不能再觀了,但是可以有覺知。

尋,心行很粗,動得明顯,識心是主動去找,想去探究和發現。伺,心行很細,動得輕微,不容易發現,有被動等待的意思,不再主動出擊。觀,類似觀察,心思動得明顯,自己容易觀察到。覺,有心就能覺,覺知可以非常細微,很多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覺知。觀類似於尋,覺類似於伺,初禪以後的覺,比伺還微細,還被動。

定力足夠時,深入禪定,自己觀察思惟一切法,驗証一切法,不要依著既定的習慣的說法,現成的答案不一定正確,除了佛親口所說,即使正確也要做自己的現量觀察,才能增長智慧。佛法是否能學得好,與每個人的心思是否細密有關,也與世俗法中的語文功底有關,對於理論當中的字詞語義的準確而深刻的把握,才能有正確如理的思惟,不至於誤會文字之義。

入定時,或者有過很深的定,就能體會到,什麽狀態是觀,什麽狀態是覺。對字詞的内涵把握,屬於我們的文字修養,這個功底一定要訓練好。以後讀文章讀佛經,就能深刻領會文字語言的内涵,也就能正確理解佛經原意,不至於誤會佛意。很多人讀佛經不能真正理解和領悟,錯會的情況非常多,往往就以自己錯會的意思,來判斷別人,說別人錯會,卻不檢討自己是否錯會。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涅槃狀態是如來藏幻化和顯示出來的

下一篇 下一篇

如何作參究的功夫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