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大談依止如來藏,都有點捕風捉影的意味。因爲我們要想依靠什麽,首先是要找到這個東西,並且了解這個東西,再判斷這個東西是否值得依靠,能不能依靠得了,如何依靠,需要什麽條件才能依靠,依靠之後會怎麽樣。這些都需要我們去了解和思考觀察,然後再採取實際行動,以達到依靠的目的,獲得安全和利益,想要依止如來藏也是要這樣做。比如說我們要依靠一棵大樹歇息和乘涼,首先需要準確無誤的找到這顆大樹,並且能夠觀察和衡量它,如何想辦法走到大樹底下,再判斷靠在哪裡合適和更舒服一些,靠在哪裡能夠遮風擋雨和防曬,然後放個坐墊坐下靠著它,依止如來藏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要想依止如來藏,首先得要証得祂,然後才能夠現前如實的觀察祂,並且要周遍的觀察,對如來藏的大致體性都能如實的了解和觀察,沒有錯謬了,才能依靠上去,身心世界才能開始轉變。經過觀察和對照,越來越看空五蘊的身心世界,直至整個世間的法也開始空,心性與如來藏越來越趨近趨同。只有心性真的已經轉變了,去除了貪嗔癡煩惱染污,這時候可以說我們的心性已經依止如來藏得到轉變了,也就算作初步的轉依成功了。這時候已經轉識成智,相當於初地以上的大菩薩了。 如果内心還有貪嗔癡煩惱,染污仍然很重,智慧也很低劣,有極多缺漏,心就沒有依止於如來藏,也沒有靠近如來藏,與如來藏的距離還是相當的遠,身心都沒有一定的受益,這時候就不屬於轉依如來藏,因爲身沒有轉,心也沒有轉,還是從前那個身心,五毒俱全,那無論如何也不是轉依如來藏,而仍然是在依著無明煩惱,沒有依如來藏,更談不到初步的轉依成功。
在証得如來藏以後,在五蘊十八界的運行當中不斷觀察如來藏的運作,這最少也要有別相智後得智,甚至後期要有一點道種智,才能如理如實的觀察得到如來藏的運作方式和槼律,否則就屬於推理和猜測,想象如來藏的運作就不是如實觀察了,也觀察不到如來藏,那就不能真實的了解如來藏的體性,也就依止不了如來藏了。証悟以後,每次觀察如來藏在五蘊上的運作,自己的身心都會有所觸動,對比起來看,一個清淨一個染污,一個有心一個無心,這樣就能生起慚愧心、自責心和向往心,日久功深慢慢就被如來藏的心性所影響和熏染了,煩惱斷除,轉識成智,就初步轉依成功了,完全徹底的轉依就是佛了。
証得如來藏以後在哪些方面來觀察祂的清淨性?在五隂的運作過程中,在六根的運作過程中觀察。比如說在我們見色的時候,你要觀察如來藏是如何清淨的,沒有心念和思想活動,更沒有邪的心思。我們也要像祂一樣,以祂爲榜樣,不要有那麽多的私心襍念、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貪婪心、爭奪心、佔有欲,把這些心行要去掉。在聽聲音的時候,要觀察如來藏是如何清淨的,祂不管接觸到任何一種聲音的時候都是如如不動,不被聲音所轉,那麽我們聽到別人言語,無論是贊美聲還是侮辱聲,都應該以如來藏爲榜樣,盡量不要動心。
在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心思法的時候,面對一切境界的時候,都要觀察如來藏是如何清淨的,如何無私的,如何無我的,如何爲衆生服務的。這樣觀察以後,七識心就會受到熏染,在任何境界到來的時候,自己的心也就隨之一點兒一點兒的清淨下來,也開始無私無我了。這樣就慢慢地轉依過去,心行改變了,染污消除了,煩惱斷盡了,人空法空的大智慧就生起來了,轉了識性爲智性,第六識具有了妙觀察智,第七識具有了平等性智,這時就算初步轉依成功。之前都不成功,只是在慢慢學習著。沒有証悟的人,不要動不動就說轉依如來藏這樣的話,因爲離轉依還太遙遠了。即使是剛剛証悟的人,也沒有資格談轉依的問題,煩惱一大堆,智慧低淺,哪有一點如來藏的模樣?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