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智的人,經常會發生意識與意根互相鬥爭較量的情況,尤其是學佛了,意識明白一些事理以後,更會發生二者有所沖突矛盾,而意識猶豫不決的情況。這是意識明白了一些道理,有理智的思維,就有自己想法、觀點和意見,而意根還是處於自己歷劫以來的慣性作用之中,沒有擺脫出來,因此會固守習氣,頑固觝抗,於是二者就會發生沖突,僵持一下。
當一個初學佛人,意根沒有受熏,不懂學佛的益處時,一遇到逆緣,就不想學佛,而意識心已經感到學佛的種種好處,因此就喜歡學佛修行。於是二者發生沖突,處於僵持狀態,意識就會猶豫不決。想學佛的一定是意識心,因爲意識心明理,意根還沒有明理,意識心通過學佛,通過與其他學佛人接觸,知道學佛有很多好處,這是意識心的知道。但是意根還不太明這個理,所以遇到一點困難,意根就退縮,決定不學了。
想不學的,是潛意識、下意識的意根,祂在暗示著意識心。但是意識心,因爲明理了,祂可能比較堅決,不顧意根的暗示,也可能會猶豫一些,多考慮考慮。所以這兩個心時常在作鬥爭。所謂的鬥爭,就是意識心明理,知道應該怎麽做,可是意根不知道,祂不想這麽做。因爲意根有習氣,祂習慣於安逸,習慣於嬾散,很多事都不想作,祂還不與精進心所法相應。
意識心因爲學了法,知道放逸不好,安逸不好,不能貪圖舒適自在,精進學佛比較好,所以兩個識心意見不統一,二者就要做思想鬥爭,内心思量來思量去,當然思量來思量去拿不定主意的是意根,也有意識的思惟作用在一起共同運作,意識的思惟比較明顯,容易觀察出來,意根的思量性就很難觀察出來,因此說意根就是暗意識,埋伏得太深。最後的結果如何,要看祂們兩個誰的力量佔上風,如果意識心熏習得比較深厚了,祂能頂住意根的慣性,據理力爭,通過思惟活動就會說服意根,意根就決定堅持學佛。
如果是意根的習性佔了上風,意識心沒辦法,就得隨順意根的習性,因爲畢竟是意根做主說了算,意識沒有說服得了意根,就得受意根指揮。意識就想不學就不學吧,於是就懈怠下來了。所以我們的意識心要多學佛法,多明理,以此來開導、教導、說服意根,意根通過意識心的思惟,知道了原來學佛是這麽回事,有道理,還是學佛好。於是再遇到什麽樣的逆緣,意根也會決定堅持學佛。
學著學著,意根明理了,祂知道原來是這樣的好,祂的習性就會慢慢轉變。意根明的理越多,到最後就越能証得,所謂的証得,就是意根懂得了確實是如此的道理,才叫証得。如果意根不知道,只是意識心的知,那很膚淺,不起決定作用,就不叫証得。
意識即使知道很多的道理,作用也不大,因爲到意根這裡要作審批,意根要通過,才能去實行。意識在明白道理之後把報告交上去,意根一審查,確實是這個道理,祂一拍板,我們就會斷我見和明心。所以修行,歸到最後是修意根,一開始是修意識心,意識心明了之理落實到意根了,什麽法都會証得。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