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悟是什麽境界? 心經第一句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蘊皆空。意思是說,証得具有般若智慧的心如來藏當下,心就空了。其中的關鍵字行,是參禪參究般若義理的意思,深是一個是指禪定深,一個是指參究的智慧深,方向明。在深的前提條件下,六七識生起了大智慧,智照法界實相,証得了五蘊中的一切法界都是般若心如來藏所現起的,五蘊的實質都是空的,是假相幻化相。
這樣的話,内心深處就知道了沒有真實的五蘊,那就沒有了苦,一下子就度過了一切苦厄。所有的苦厄都是假相,不真實,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這樣照見五蘊皆空以後,就心空無爲了,煩惱斷除了,這就是大乘見道証得如來藏的功德受用,這就是意根見道,意根証得如來藏的三昧境界,定慧具足,定慧等持。所謂的照見就是頓悟的意思,沒有中間琢磨分析思惟的慢慢理解的時間和功夫,知就知,不知就不知,沒有猶豫。
這樣照見五蘊皆空以後,還用另外去轉依如來藏才叫作証悟嗎?根本不用了,這就是真實的毫不含糊的証悟和頓悟,不是那種漸漸解得的,通過分析推理漸漸明了的解悟,這樣已經進入大乘門裡了,得到真實的功德受用了。如果是用意識推理琢磨猜測出如來藏,這種猜測推理沒有任何功德受用,所以需要慢慢轉依,然而意識再努力轉依,意根沒有証得,仍然不能轉依成功,所以爛攤子事一大堆處理不了,煩惱仍然煩惱,無明仍然無明。
就像以定爲禪的那些人,修出了一念不生的禪定,以爲這就是真心的無念境界,認妄爲真,可是出定以後,妄念又出現了,由於心裡害怕真心消失,於是就不斷的修定,長期禪定,爭取不出定,以保任定境,確保真心不失,美其名曰保任。然而定境終究會消失的,人終究要出定的,即使無量劫不出定,定境也不是真心自性。真悟了,還保任個什麽?真証得真心了,還轉依個什麽?當下就是,當下心就空了,清淨了,鯉魚跳龍門。跳過龍門成爲龍了,難道還害怕跳回去變成鯉魚不成?除非根本沒有躍過龍門,心裡戰戰兢兢,患得患失,才需要保任和轉依。
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