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爾時太子。即便問曰。我今已知汝之所說。生死根本。複何方便。而能斷之。仙人答言。若欲斷此生死本者。先當出家修持戒行。謙卑忍辱。住空閑處。修習禪定。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得初禪。除覺觀。定生入喜心。得第二禪。捨喜心。得正念。具樂根。得第三禪。除苦樂。得淨念。入捨根。得第四禪。獲無想報。別有一師。說如此處。名爲解脫。從定覺已。然後方知非解脫處離色想。入空處。滅有對想。入識處。滅無量識想。唯觀一識。入無所有處。離於種種想。入非想非非想處。斯處名爲究竟解脫。是諸學者之彼岸也。太子若欲斷於生老病死患者。應當修學如此之行。
爾時太子。聞仙人言。心不喜樂。即自思惟。其所知見。非究竟處。非是永斷諸結煩惱。即便語言。我今於汝所說法中。有所未解。今欲相問。仙人答言。敬從來意。即問之曰。非想非非想處。爲有我耶。爲無我耶。若言無我。不應言非想非非想。若言有我。我爲有知。我爲無知。我若無知。則同木石。我若有知。則有攀緣。既有攀緣。則有染著。以染著故。則非解脫。汝以盡於粗結。而不自知細結猶存。以是之故。謂爲究竟。細結滋長。複受下生。以此故知非度彼岸。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盡捨是則名爲真解脫也。仙人默然。心自思惟。太子所說。甚爲微妙。
解:仙人指涅槃路,此路卻不是涅槃路,因爲路途中只有戒定,而沒有解脫慧。有定無慧爲外道,不得解脫。解脫爲心解脫,心有智慧才能得解脫。解脫是諸結煩惱永斷無餘,非爲只有解脫理論知見而煩惱猶在,就稱爲解脫了。
所以在修行當中,如果自己煩惱如前無異,卻以自己理論知見爲傲,藐視他人,實則是煩惱具足的凡夫。也所以說修行的最初和最終,都是要破除無明斷除煩惱,不是只獲得理論知見就能稱之爲學佛了。有智慧,就無無明,無煩惱,有煩惱就有無明,有無明就無智慧,無智慧則處生死不解脫,所以檢驗自己的修行成果在於無明煩惱的淡薄與否,以及淡薄到什麽程度。
回向文:以我們網絡平台所有弘法和共修的功德,回向法界衆生,回向世界民衆,祈願世界和平,戰爭不起;烽火不興,干戈永息;一切災難,盡皆消退!祈願各國人民團結互助,慈心相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願一切衆生深信因果,慈心不殺;廣結善緣,廣修善業;信佛學佛,善根增長;知苦斷集,慕滅修道;關惡趣門,開涅槃路!祝願佛教永興,正法永住;變三界火宅,成極樂蓮邦!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