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摩俱捨論第二十三卷(一)
原文:頌曰:彼居法念住。總觀四所緣。修非常及苦空。非我行相。論曰。彼觀行者。居緣總襍。法念住中。總觀所緣。身等四境。修四行相。所謂非常。苦空非我。修此觀已。生何善根。
釋:正處於修習四念住中法念住的行者,應該從總體上來觀行身受心法四個所緣境,來修習身受心法的苦空無常無我的行相。論中說:觀行四念住的行者,緣於五蘊總體再參襍其他身、受、心念住三緣來次第觀行,在修習法念住時,要從五蘊總體上觀行所緣的身受心法四個所緣境界,修習四念住的四種行相:苦空無常無我。修習了這四種觀行之後,能生出什麽善根呢?
原文:頌曰:從此生暖法。具觀四聖諦。修十六行相。次生頂亦然。如是二善根。皆初法後四。次忍唯法念。下中品同頂。上唯觀欲苦。一行一刹那。世第一亦然。皆慧五除得。
釋:有偈頌說:修習四念住的苦空無常無我之後,會生出暖法,能具足觀行四聖諦,修出十六種行相。修習四聖諦之後再生出頂法也是這樣,也具足觀行四聖諦,修出十六種行相。暖法和頂法兩個善根都是最初修習法念住,後來又參襍觀行身、受、心、法四念住修習出來的。再之後的忍法善根只修習法念住就能生出來,忍法善根的下品和中品與頂法觀行的所緣是一樣的,忍法的上品只觀行欲界的苦,五行隂中的每一行每一刹那都要觀行其苦諦。
世間第一法這個善根也是這樣,都是只修習法念住的時候出生的,下品和中品觀行的所緣與頂法也是一樣的,上品只觀欲界苦。四種善根都是以慧爲體,是智慧的體性,是緣於五蘊修出來的,惟除得。
十六種行相就是四念住中的每一念住都要觀察其苦、空、無常、無我性,具四種行相,四念住就具十六種行相,分別爲:身念住的苦、空、無常、無我,受念住的苦、空、無常、無我,心念住的苦、空、無常、無我,法念住的苦、空、無常、無我。暖法和頂法善根的修習中,都要修十六種行相,其中的觀行智慧是逐漸深細的,禪定也是逐漸深入的,定慧的層次不同,直到修到第四善根世間第一法圓滿以後,定慧具足,才能見道。
回向文:以我們網絡平台所有弘法和共修的功德,回向法界衆生,回向世界民衆,祈願世界和平,戰爭不起;烽火不興,干戈永息;一切災難,盡皆消退!祈願各國人民團結互助,慈心相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願一切衆生深信因果,慈心不殺;廣結善緣,廣修善業;信佛學佛,善根增長;知苦斷集,慕滅修道;關惡趣門,開涅槃路!祝願佛教永興,正法永住;變三界火宅,成極樂蓮邦!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