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原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釋:如果有善男子和善女人,聽說有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能接引人往生,只要能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並且能夠連續一天,或者兩天,或者三天,或者四天,或者五天,或者六天,或者七天,在這樣的時間裡能夠連續不斷地念佛,並且一心不亂,這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的諸大菩薩以及阿羅漢等等聖人大衆,就會出現在這個人的面前。這個人在馬上要命終的時候,心能夠不顛倒,就會立即隨阿彌陀佛與諸聖衆往生到極樂世界。
前邊一句話:(念佛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後邊一句話: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兩句話意思有差別,前邊那句話只是表示臨命終時,佛與諸聖衆出現在念佛人面前,但不代表這個念佛人一定能往生,因爲後邊這句話還有一個往生的條件是心不顛倒,後邊這句話是補充前邊那一句話的,表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才能往生。前邊一句話表示阿彌陀佛和諸聖衆到念佛人面前準備接引,但並沒有接走,後邊一句話表示此人在心不顛倒時才被接走,如果心顛倒了,就不會被接走了。
雖然阿彌陀佛和諸聖衆出現在這個人的面前,如果這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心顛倒了散亂了,結果就不會往生。平時念佛即使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了,也不能保証臨命終往生,如果業障現前,心亂了顛倒了,就與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不相應了,那就去不成極樂世界。所以往生極樂世界,不是想去就能去成的,除了需要極大的福德,還要消除業障,還要有清淨的大願,讓願力大於業力,還要有深心和至誠心。
一心不亂,不等於心不顛倒,預知時至也不一定能往生,阿彌陀佛來接引了,也不一定能接走,是否往生的根本在於,準備往生的人在臨命終時心是否顛倒。臨命終最後一念非常重要,在這一念之前雖然能夠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但最後一念卻沒有保持住,那就沒辦法了,就這最後一念決定後世的趣向,練兵千日用兵一時,生死考驗就在最後一念。如果之前沒有念佛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最後一念幾乎是顛倒不由自主的了,就由業力作主了。如果這時候願力大於業力,情形就不一樣了,由願力牽引趣向後世。
一心不亂以定爲主,有少量慧,心不顛倒以慧爲主,有少量定。定慧具足不可或缺,才能往生。要想有心不顛倒的智慧,需要如何修?修淨土人難往生,不僅僅是功夫難修,主要是智慧不足。是什麽智慧不足?是對世間苦的智慧不足,所以平時業障沒有消除,臨命終時心才會顛倒。如果平時能修習苦聖諦,知娑婆苦,不貪五蘊世間,能真心發願往生,放下萬緣,得一心不亂以後,才能有希望往生。
一心不亂以後,心還能顛倒,顛倒是什麽心念?不顛倒是什麽心念?阿彌陀佛出現在面前要接引的時候,或者是在臨命終的時候,應該一心念著阿彌陀佛,一心念著極樂世界,念著佛的功德和相好,這樣才能與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相應,這是不顛倒。
如果這時候突然念著家親眷屬了,念著五欲六塵,念著娑婆世界的好,心裡稍微有一點點的留戀和不捨,就與阿彌陀佛不是一心了,有點三心二意了,這就是顛倒。有的人在臨命終的時候想:我是一個菩薩,菩薩就應該時時刻刻度衆生,我現在要去極樂世界了,這正是度衆生的好時機,我得讓大衆好好看看我往生的殊勝樣子,以增加他們往生的信心。這樣一想的時候心就是亂的,不是一心不亂了,心就顛倒了,就無法往生了。
要想往生,平時功夫就要做足,要明理,明五蘊世間苦空無常無我之理,明理之後,消除業障,知自己苦,也知衆生苦,既想解脫自己的苦,又想解脫衆生的苦,這樣才能生起真誠心至誠心,才能發起菩薩的清淨大願,與阿彌陀佛和諸聖衆相應,與極樂世界相應,臨命終才能不顛倒,從而往生極樂世界。
3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