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爲了斷除貪愛,貪愛是在六根觸六塵處生起,那就要在六根觸六塵處止住貪愛。在眼根觸色塵時,心不生起貪愛,就止住了貪愛;在耳根觸聲塵時,心不生起貪愛,就止住了貪愛;在鼻根觸香塵時,心不生起貪愛,就止住了貪愛;在舌根觸味塵時,心不生起貪愛,就止住了貪愛;在身根觸觸塵時,心不生起貪愛,就止住了貪愛;在意根觸法塵時,心不生起貪愛,就止住了貪愛。按照内心的貪愛習氣,本來應該生起對色聲香味觸法的貪愛,因爲修行有力度,就制止了貪愛的現起,止住了貪愛,這就是修行之功,沒有貪愛,就是修行之德,於是修行就出生了功德。德,就是品德,德行,是心的善的行相,有善就趣向與解脫,有善就近於自在,貪嗔癡煩惱就是束縛,不解脫,不自在。
功德不是容易出現的,因爲無始劫以來的貪嗔癡煩惱根深蒂固,習氣深重,不容易降伏和拔除,要經過長久多劫的思惟觀行,觀行貪愛之苦,一點點的降伏貪愛,如果不知道貪愛之苦,就不能降伏貪愛。因爲衆生都喜歡樂,都趣向於樂,躲避苦,如果現前觀察到了苦,才會選擇躲避苦,消除苦患。所以修行的第一步,要觀察苦,認識苦,感知苦,才能把心從觸六塵處縮回去,不深入到六塵之中,就不出生貪愛苦。沒有第一步的觀苦、知苦,就沒有第二步的斷集,也沒有第三步的慕滅,也就沒有第四步的修道。所以一個人你發起道心是非常不容易的,貪愛習性使然。
縱觀一切衆生,無不是貪愛六塵的樂觸,不肯放棄對六塵的觸受。實際上貪愛都是苦受,沒有樂受,結果衆生都處於貪愛苦中而不自知。無數學佛人,學佛的目的還是爲了享受世俗生活,追求於樂受,可是結果都是苦,只是無始劫來沒有智慧認識到此理,盲目的追求樂,卻沒有真正享受到樂,這就是愚癡。愚癡煩惱最難擺脫,世尊苦口婆心的勸導,衆生仍然處於愚癡無明之中,修行容易嗎?非常不容易。所以才說,最初斷我見之難,難於登天,應該看到這點,實事求是,不要自大。
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