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尔时太子。即便问曰。我今已知汝之所说。生死根本。复何方便。而能断之。仙人答言。若欲断此生死本者。先当出家修持戒行。谦卑忍辱。住空闲处。修习禅定。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得初禅。除觉观。定生入喜心。得第二禅。舍喜心。得正念。具乐根。得第三禅。除苦乐。得净念。入舍根。得第四禅。获无想报。别有一师。说如此处。名为解脱。从定觉已。然后方知非解脱处离色想。入空处。灭有对想。入识处。灭无量识想。唯观一识。入无所有处。离于种种想。入非想非非想处。斯处名为究竟解脱。是诸学者之彼岸也。太子若欲断于生老病死患者。应当修学如此之行。
尔时太子。闻仙人言。心不喜乐。即自思惟。其所知见。非究竟处。非是永断诸结烦恼。即便语言。我今于汝所说法中。有所未解。今欲相问。仙人答言。敬从来意。即问之曰。非想非非想处。为有我耶。为无我耶。若言无我。不应言非想非非想。若言有我。我为有知。我为无知。我若无知。则同木石。我若有知。则有攀缘。既有攀缘。则有染着。以染着故。则非解脱。汝以尽于粗结。而不自知细结犹存。以是之故。谓为究竟。细结滋长。复受下生。以此故知非度彼岸。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尽舍是则名为真解脱也。仙人默然。心自思惟。太子所说。甚为微妙。
解:仙人指涅槃路,此路却不是涅槃路,因为路途中只有戒定,而没有解脱慧。有定无慧为外道,不得解脱。解脱为心解脱,心有智慧才能得解脱。解脱是诸结烦恼永断无余,非为只有解脱理论知见而烦恼犹在,就称为解脱了。
所以在修行当中,如果自己烦恼如前无异,却以自己理论知见为傲,藐视他人,实则是烦恼具足的凡夫。也所以说修行的最初和最终,都是要破除无明断除烦恼,不是只获得理论知见就能称之为学佛了。有智慧,就无无明,无烦恼,有烦恼就有无明,有无明就无智慧,无智慧则处生死不解脱,所以检验自己的修行成果在于无明烦恼的淡薄与否,以及淡薄到什么程度。
回向文:以我们网络平台所有弘法和共修的功德,回向法界众生,回向世界民众,祈愿世界和平,战争不起;烽火不兴,干戈永息;一切灾难,尽皆消退!祈愿各国人民团结互助,慈心相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一切众生深信因果,慈心不杀;广结善缘,广修善业;信佛学佛,善根增长;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关恶趣门,开涅槃路!祝愿佛教永兴,正法永住;变三界火宅,成极乐莲邦!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