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卷一
(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释:世尊告诉诸比丘,色蕴是无常的,无常的法就是苦法,苦的法就不是我(妄我),不是我(妄我),也就不是我(妄我)所有的,我与我所不异,都不是我。像这样观行的人,才是真实观行,才是真正观行者。不像这样观行,就不是如实观行的人,不如实观行,就不能如实证得色蕴非我,不能断身见。
色蕴的无常性,观行的内容很多,需要禅定中如理如法如实思惟观行,不能想一想就算观行完了,心中认可就认为过关,不能认为离断身见不远了。实际上意识怎么想也不算数,让意根认可才是真功夫。而离开禅定,意识的想和思惟,都无法深入到意根,意根无法进行自己的思量,因此就不能懂得色蕴无常这个真理。意识平常所认为的很简单的道理,到意根这里都不简单。因此必须禅定中深透思惟,力求证据充分,有理有据,还要给意根一定的时间消化这些证据和论据。
一旦意根懂得色蕴确实是无常的,祂就感慨了,长年累月的为了色蕴付出那么多的代价值得吗?祂就觉得不值得,以后对色身的关爱就减少减轻。这就是实修过程中的身心觉受的变化,一个人真正开始修行,只要修行得力,身心一定会发生变化的,否则就是没有修行好,修行不得力,那就再想办法,再精进。
没有如此实修过程,根本不可能实证,意识的理解没有用,那只是一种理论罢了,理论人人可得,实证者万分之一也不能有。实证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未必能让多少人认同,因为多数人没有实修,往往都是想当然,不懂得实修的脉络,更不知道实证的智慧境界。想当然与实修者的思路大相径庭。理论家往往想当然,没有经过实际修行阶段和过程,对于法的认知都很粗燥,寥寥草草,无法细致,说法不能到位,经不起诘问。实证者任人拷问诘难,总有一定之规。
观行出色蕴无常之后,下一步要观行无常的法就是苦法,这一步仅凭自己想当然还不行,必须深入禅定思惟,为什么无常法就是苦法?要证据充分,不能有一点牵强附会,含糊不得,大意不得。把色蕴的无常,真正观出苦受来才行,并且心里(意根)真正认为确实是苦的,毫无疑问才行。意根一旦懂得色身的无常苦,一定会不喜欢苦,一定会感慨自己所经受过的苦,而逐渐自觉的减少对于苦的追求。
实修当中,因为意根知道了色蕴的真实相,懂得了真实理,就会不断的发出感慨、叹息,并且有了新的决定。否则就是修行不到位,情思意解的理论多于实际观行。
下边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才能让意根认为苦的就不是我,这是最难的一步。以前意根一直以为色蕴是我或者是我所有的,现在把祂这个知见否定掉,一百八十度的掉头后,认为从前自己错了,色蕴根本不是我和我所,这个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意根一旦认可了确认了色蕴不是我和我所,身见就断了。但是身见容易断吗?实在是太不容易断了。每个人反观自己这一世每年每月每天,内心里根深蒂固的身见,把色身当作真实的,当作我,当作我的,贪爱贪执,念念都是色身我,保养照顾得无微不至,吃穿住用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为了色身造作的业行数不清。所以身见确实很难断。
但是理论上断身见不是那么困难的,有些人琢磨琢磨就知道色蕴不是我了,就认为自己断身见了。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少人理论上断身见我见的,已经数不过来了。在知见上认为五蕴无我了,叫作知解宗徒。这个词汇是六祖先说出来的,六祖预言神会和尚就是知解宗徒,果然神会和尚一辈子也就落在知解上,并没有实证。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