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中十二因缘释
第一章 第九卷十二因缘
第一节 三世流转因缘
原文:云何缘起体。若略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中际生已。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
释:什么是缘起体?如果是简略来说,缘起体是由前世的五蕴身、今世的五蕴身和后世的五蕴身三种相建立起来的自体。三种相分别是:由于前世的缘,在现世中出生的五蕴身缘起体;由于现世的缘在后世出生的五蕴身缘起体;在现世出生的五蕴身缘起体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继续趣向于六道生死流转,另一种是趣向于究竟清净。
缘起体是指由于种种因缘而生起的五蕴身自体,所以五蕴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则为空。五蕴身生生世世的流转,每世流转都与前世的业力和因缘有关,也与现世的业力和因缘有关,而后世的流转主要与现世的业和因缘有关。如果现世破除了无明和结缚,后世则趣向于清净,灭除生死轮回,否则就会仍然流转于六道轮回中,所以现世非常重要,决定着后世的走向和结果。缘起体有三种相:前世相、现世相和后世相,五蕴身分为前世、今世和后世,三相依因缘和业力而有同有异。
原文:云何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谓如有一。不了前际无明所摄。无明为缘。于福非福及与不动身语意业。若作若增长。由此随业识。乃至命终流转不绝。能为后有相续识因。
释:由于前世的因缘而在现世出生的缘起体,在现世出生以后,再次趣向于生死流转,这是怎么情况?这是说如果有一个缘起体众生,由于不知前世自心无明的缘故而有现世的生死流转,现世仍然因为无明的缘故,造作了有福的身口意业行,或无福的身口意业行,或非有福也非无福的清净不动的身口意业行,这样的结果,或者是更进一步地增加有福业、无福业和非有福非无福的清净不动的身口意业行造作。由于这些业行的造作,致使随着业力流转的七识妄心直至命终,一直流转不断绝,这样就能成为后世三有的七识相续不断的因。
随业识是指七识,以第七识为主,具体造作业行的是六识,作主和指挥造作业行的是第七识意根,业行不断,六识就不断,后续的五蕴生死轮回就不断。五蕴身造作的一切业行都作为种子随时随地存入阿赖耶识中,阿赖耶识就会在业缘成熟时随着这些业种,不断地出生,变换出与业种相应的五蕴业报身。
有业力之处必有意根和六识的运转,当然也必有阿赖耶识的运转,以执持与业力相应的五蕴身,不管是染污业还是清净业阿赖耶识都执持,而阿赖耶识自身并不在生死流中流转。意根是业力的主宰者,六识随着业力飘流不止。意根与业力须臾不分地捆绑在一起,六识则是断续的随业流转,六识的出生流转也是因为意根和业力不灭的缘故,也是因为意根无明的缘故。
原文:此识将生果时。由内外贪爱。正现在前。以为助伴。从彼前际。既舍命已。于现在世。自体得生。在母腹中。以因识为缘。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乃至羯罗蓝等位差别。而转于母胎中。相续果识。与名色俱。乃至衰老。渐渐增长。尔时感生。受业名已。与异熟果。
释:随业识在即将呈现业果身的时候,由于对内外境界的贪爱现前出现了,以贪爱为助缘和陪伴,舍弃了前世的命根以后,在现世五蕴身自体得以出生。五蕴缘起体在母腹中,以自体出生的前世的六识因识为缘,承受业果相续的今世的果报识六识就会前后次第的出生,乃至于在母胎中,各个阶段不同的胎体就相续运转出来。承受相续业果的六识与五蕴名色俱在一起流转,五蕴身渐渐增长,直至衰老。这时候就因为业力的缘故,感生了承受业果的六识名和异熟果报。
在意根与阿赖耶识即将投生之时,随业识意根和意识对未来世色身的贪爱,以及对未来世父母的男女欲爱出现了,以这种贪爱为助伴就投入母胎当中。如果没有贪爱,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再去投胎,二是以清净心投胎。没有贪爱的人是舍弃了欲界贪的圣人,圣人如果不投胎,有可能是以化生的形式出生,有可能是入无余涅槃。圣人如果投胎,是因为有清净大愿,以愿力去投胎。
这里有因识和相续果报识两个概念需要解释一下,因是指今世名色出生的前世因,前世由于六识造作的身口意行,留下了业种,业种成熟,才有今世的名色,名色出生以后,才有今世的六识出生,以承受前世造业的业果,所以今世的六识是名色受报连接前世继续运转的果报识,而前世的六识是导致今世果报的因,叫作因识。
原文:又此异熟识。即依名色而转。由必依托。六依转故。是故经言。名色缘识。俱有依根曰色。等无间灭依根曰名。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终。诸识流转。
释:阿赖耶识也叫作异熟识,异熟识是依靠着名色而运转的,如果没有名色,阿赖耶识就无所作为。由于异熟识一定要依托于六根才能运转的缘故,因此经中说,名色是缘于阿赖耶识或者是异熟识而出生的。与阿赖耶识一起共同运转的根叫作色,也就是受精卵,伴随着阿赖耶识同时运转的所依根叫作名,也就是意根。意根是六识的识种子相等、无间、生灭相续所依的根,这样阿赖耶识与名色一起运转,六识依之就出生了。六识依止阿赖耶识和名色不停地运转,直至命终。
因为五蕴七识在流转过程中会造作业行,留下业种,因此就会有后世的业果,业行依止于阿赖耶识而有,业果需要阿赖耶识来呈现,所以阿赖耶识也叫作异熟识,能让五蕴七识在业种成熟时以不同的形态承受业果。而阿赖耶识不能独自运转,需配合意根和业力,只有在意根和业果所需的时候才能运转,才能有心的行相,才能被发现。如果意根和业果没有所需,阿赖耶识则不再运转,也就没有运行的行相,就不会被发觉,这是指在无余涅槃状态中,除此阿赖耶识都要运行,其行相心相都可以被发现。
因此阿赖耶识必依受精卵和意根在母胎中运作,继而再出生六识,所以名色也是六识出生的所依根,六识出生以后,也摄于名之中。既然阿赖耶识必依意根才能运转,所以意根也称为阿赖耶识运转的俱有依,但并不是阿赖耶识依于意根才能存在,没有意根阿赖耶识也仍然存在,只不过不能运作五蕴世间一切法了。在母胎中,最初只有受精卵的色,和意根的名,所以等无间灭的六识所依止的根是意根,六识依止意根和受精卵才能出生和运行,也依靠阿赖耶识才能出生和运行,也依靠业种。
原文: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
释:再说五个有色的根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所依的是阿赖耶识里的地水火风空五大种子,能生出有色五根的大种称为色,五大种之外的识种子称为名,由七识来执受识种子。这样诸大种子出生名色之后,六根就堕入了前世至今世乃至于未来世的相续法之中,五阴身才能生生世世流转不止。因此说有色根和七识依止于阿赖耶识,生生世世相续不断绝。
这段话足以证明了名色缘识之理,名色的出生和相续运行完全是因为有阿赖耶识的缘故,因为色身的色是五大种子构成的,七识的名是识种子形成的,而这六大种子是归属于阿赖耶识,因此说是阿赖耶识出生了名色五阴身,并让五阴身流转运行不止。名色与阿赖耶识的关系在此阐述得一清二楚。
原文:由此道理。于现在世。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犹如束芦。乃至命终。相依而转。如是名为。从前际中际。诸行缘起生。中际生已。流转不绝。当知此中。依胎生者。说流转次第。若卵生湿生者。除处母胎。余如前说。
释:由这个道理而知,在现在世中,阿赖耶识缘于名色才能运行,名色缘于阿赖耶识才能出生和相续,二者犹如捆在一起的芦苇,互相依靠才能运转,直至五阴身命终。这就叫作由于前世的因缘,现在世的诸行就生起来了,现在世出生以后,五阴身就流转不断绝。还应该知道的是,在这样的生死流转中,依靠母胎而出生的有情,是这样的流转次第,如果是卵生和湿生的有情,以及除了母胎而生之外的有情,都是与前边所说的流转次第是一样的。
这段话又着重阐述识缘名色的道理,阿赖耶识缘于名色才有依托,才能运转,如果没有名色,就无法运转五蕴世间,但阿赖耶识本体是不需要依托名色而有。至此,名色缘识,识缘名色,阿赖耶识与名色的关系已经阐述清楚了。
原文:若于有色。有情聚中。谓欲色界。受化生者。诸根决定。圆满而生。与前差别。若于无色界。以名为依。及色种子为依。识得生起。以识为依。名及色种子转。从此种子。色虽断绝。后更得生。与前差别。
释:如果在有色身的欲界和色界有情聚落中,如果其种类是化生的有情,他们在受生过程中,五色根一定是刹时圆满出生的,不是次第生五根,再渐渐圆满五根,这个与前边所说的胎生的情况有所不同。如果在无色界,有情依止于名——六七识而流转,若要化现在欲界和色界,就要再依止于五大色种子,出生五识,再依止于七个识,识的名种子和五大的色种子就流转出来了。因为有色种子可依,在无色界虽然断绝了色身,后世却可以再出生色身,这样的流转方式与前边说的两种次第有些差别。
原文:又由福业。生欲界人天。由非福业。生诸恶趣。由不动业。生色无色界。云何不生。由不生故。趣清净究竟。
释:又由于有情所修得的福业关系,命终就会生在欲界的人和天人当中;由于有情所作的非福业,命终就会生到三恶道中;由于有情所作的清净的不动业,命终就会生到色界和无色界中。不生到三界中是什么情况?由于后世不再出生的缘故,就出离三界,趣向于究竟清净的解脱。
不出生在三界中的清净相对于佛地的清净,还是不究竟的,因为异熟识中还有业种需要清净,业种都清净就到佛地了,这只是半路风景,最美的风景佛地才有。
原文:云何从中际。后际诸行缘起生。谓中际已生。补特伽罗。受二种先业果。谓受内异熟果。及境界所生受增上果。此补特伽罗。或闻非正法故。或先串习故。于二果愚。
释:为什么由于现在世的因缘,出生了后世的诸行?这是说在现世已经出生的有情众生,要承受两种前世的业果:一种是要承受自身(内)前世业行所带来的业果,另一种是要承受由于受现今周遭环境(外)的熏染所带来的更进一步的果报。这个有情或者听闻了不是正见的法,或者是从前所熏习的缘故,对于内异熟果和现今增上果都愚痴不明。
原文:由愚内异熟果故。于后有生苦。不如实知。由迷后有。后际无明。增上力故。如前于诸行。若作若增长。由此新所作业故。说此识。名随业识。
释:因为对于前世所带来的异熟果愚痴的缘故,就不如实了知后世的五阴身就会因此生出苦难。由于迷于后世的三有,后世的无明又会辗转增加,还会像前世一样身口意诸行继续造作,或者更增进地造作,由于这些新近所造作的业行,就说能跟随业力的识是随业识。
六七识都有无明愚痴,都能造作诸行,都能跟随业力,因此都叫作随业识。但第七识意根是刹那不离地跟随业力,随顺无明业力,第六识是断续地跟随业力,随顺业力,造作诸行。入胎投生时是第七识跟随业力因缘而入胎,之后才由于业力的缘故,第六识才出生去承受业果和随顺业力。
原文:即于现法中说。无明为缘故行生。行为缘故识生。此识于现法中。名为因识。能摄受后生果识故。又总依一切识。说名六识身。
又即此识。是后有名色种子。之所随逐。此名色种子。是后有六处种子。之所随逐。
释:在一切现实存在的法中说,以无明为缘所以才有行的出生,以行为缘才有识的出生。这个识在现前所存在的法中叫作因识,意思是说这个识是起因,造作业行之后能引生后世的果报识。依前世的六识和今世的六识合起来说,这个识又叫作六识身。
这个六识身是被能出生后世名色的种子所追逐着,意思是说后世名色的种子就是此世六识身造作业行留下的,六识身造作业行以后就有了后世名色的种子,依此种子就会有后世的名色。这个名色种子又被后世六入处的种子所追逐,意思是说后世名色上的六入处的种子是依名色种子而有的。
这段话把前后世的六识关系都捋清楚了,前世六识造业留下名色种子,名色种子能出生后世的名色和六识,名色种子也是后世六入处的种子所依。因为名色种子能出生名色,有名色就会有名色上的六入处。
原文:此六处种子。是后有触种子。之所随逐。此种子触。是后有受种子。之所随逐。如是总名。于中际中。后有引因。应知由此能引识。乃至受一期身。
释:而六入处的种子,又被后世触的种子所追逐着,意思是说后世名色上触的种子是依这个六入处的种子而有的。触种子又是后世名色上受的种子所依,受种子依触的种子而有。这样总体来说六识在今世的时候,就成为了后世名色出生的引因,所以就应该知道,由于这个能引后世名色出生的六识,就能有受生一期生命的色身。
原文:故由先异熟果愚。引后有已。又由第二境界。所生受果愚故。起缘境界受爱。由此爱故。或发欲求。或发有求。或执欲取。或执见戒。及我语取。
释:所以由于对前世的异熟果愚痴不知的缘故,就引生了后世的三有,果是造业的业果五阴身,异熟是后世成熟的。后世三有出生以后,又由于对与境界触之后所产生的受的果报也是愚痴的,缘于对境界的受就生起了爱。由于对境界有了爱的缘故,五阴身或者发起了对境界的欲求,或者发起对三界有法的贪求,或者执著境界的贪欲取着,或者执著我见取着,或者执著戒禁的取着,或者执著我语的取着。
原文:由此爱取。和合资润。令前引因。转名为有。即是后有。生因所摄。从此无间。命既终已。随先引因。所引识等。受最为后。此诸行生。或渐或顿。
释:由于有这样的爱和取,和合资生和润泽,使得前世六识身的引因之名,变成了后世的有,爱和取就成为了后世三有生起之因。从此永远不间断的生命体命终以后,随着前世的引因,就生起了所牵引的今世的六识,最后就有了受。这些业行的出生,或者是逐渐出生的,或者是顿时出生的。
原文:如是于现法中。无明触所生受为缘故爱。爱为缘故取。取为缘故有。有为缘故生。生为缘故。老病死等。诸苦差别。或于生处。次第现前。或复种子随逐。应知如是。于中际中。无明缘行等。受缘爱等。为因缘故。后际诸行生。
释:后世诸行出生以后,如是在现前存在的法中,以无明的触所出生的受为缘才有了爱,以爱为缘才有了取,以取为缘才有了三有,以三有为缘才有了生,以生为缘才有了老病死等等种种苦难的差别相。这些苦难,有的在出生之处依次出现,出生之处就是六道轮回之处,就是三界的任何处所;有的苦难集起以后又以种子的形式一直追逐着名色,埋藏在阿赖耶识中,因缘具足种子现行,苦难又出生在名色所在之处。你们应该知道像这样在现世中,因为有无明的缘故产生行,有受的缘故产生爱等等,这些法又作为因缘,就会有后世的一切行产生。
此世的色受想行识落谢为种子,出生后世的色受想行识,这些法生生不已,都属于行的范围,心不寂止就有诸行,有行就有种子,有种子就会生生不已。
原文:复有先集资粮。于现法中。从他闻音。及于二果诸行。若于彼因彼灭。彼趣灭行。如理作意。由此如理作意为缘。正见得生。从此次第。得学无学。清净智见。由此智见。无明及爱。永断无余。由此断故。于彼所缘。不如实知。无明触所生受。亦复永断。由此断故。永离无明。于现法中。证慧解脱。
释:还有的人前世就已经集积了修道的资粮,在现世之法中就有因缘听闻他人讲法的音声,以及修习声闻及缘觉两个果德的一切行。这些人如果对于十二因缘法中的引因和灭尽之理,以及趣向灭尽的修道之行,能够加以如理作意,以这样的如理作意为缘,就会生起正见,从此就会得到有学和无学的清净智见。
由于有了对因缘法的智慧见地,十二因缘中的无明一直到爱就会全部断尽无余了。由于断尽这些因缘法的缘故,对于因缘法的不如实知,以及由无明触所生的受也就永远断尽了。由于断尽了这些法的缘故,就会永远离开了无明,在现世之法中就证得了慧解脱。
原文:若于无明触所生受。相应心中。所有贪爱。即于此心得离系故。贪爱永灭。于现法中。证心解脱。设彼无明。不永断者。依于识等。受最为后。所有诸行。后际应生。由无明灭故。更不复起。得无生法。
释:如果对于无明触之后所生的受,在与受相应的心中所生起的所有贪爱,就在这个相应心中离开了对于贪爱的系缚,贪爱就会永远断灭了,在现世之法中就证得了心解脱。如果无明没有永远断灭,依于识而有的诸行,受在最后,受以及之前的触、六入、名色以及受之后的爱、取、有、生、老病死等等诸行在后世都应该再生出来。因为无明灭了的缘故,这些诸行都不再生起了,就证得了无生法。
原文:是故说言。无明灭故行灭。次第乃至。异熟生触灭故。异熟生受灭。于现法中。无明灭故。无明触灭。无明触灭故。无明触所生受灭。无明触所生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如前得无生法。由此故说。取等烦恼最为后。诸行永灭。
释:因此说无明灭了行就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异熟生的名色灭,异熟生的名色灭故,异熟生的六入灭,异熟生的六入灭故,异熟生的触灭,异熟生的触灭故,异熟生的受灭。在现世之法中由于无明灭了的缘故,无明的触就灭了,无明触灭了的缘故,无明触所出生的受就灭了,无明触所生的受灭了的缘故,爱就灭了,爱灭了的缘故,就像前边那样证得无生法。因此才说取等烦恼在一切烦恼的最后出现,起决定作用,不取着诸法时,五蕴一切行就永远灭了。
原文:如是于现法中。诸行不转。由不转故。于现法中。于有余依界。证得现法涅槃。彼于尔时。唯余清净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乃至有识身在。恒受离系受。非有系受。此有识身。乃至先业。所引寿量。恒相续住。
释:这样在现世之法中诸行就不运转了,由于诸行不运转的缘故,在现世之法中,在还有余苦可依的世界中,证得现世法的涅槃寂静,就是有余依涅槃。这个人这时候只有清净的阿赖耶识(可以称为异熟识)缘于名色,名色缘着清净的阿赖耶识(异熟识),乃至于还有六识身存在着,永远领纳着离开系缚的觉受,不受有系缚法的受。这个六识身也有前世的业所引生的寿命,长时间的相续的住世不灭。
原文:若寿量尽。便舍识所持身。此命根后。所有命根。无余永灭。更不重熟。又复此识与一切受。任运灭故。所余因缘先已灭故。不复相续。永灭无余。是名无余依涅槃界。究竟寂静处。亦名趣求涅槃者。于世尊所。梵行已立。究竟涅槃。
释:如果寿命尽了,就会舍弃六识、七识和阿赖耶识(异熟识)所持着的色身。在此色身之后的后世所有的色身,永远灭尽再也不会出现,更不会重新生长出来。又因为此六识与一切受随着因缘灭而任运灭了的缘故,剩下的所有因缘爱、取、有等等先前都已经灭了的缘故,此后就不再相续出现,永远灭尽没有遗余,这就叫作无余依涅槃界,是最究竟寂静之处,也叫作趣求涅槃的圣人,在世尊法中建立了清净的梵行,究竟涅槃了。
原文:如是已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又于中际。若流转若清净。是名缘起体性。
释:以上已经讲完了什么是由三种相建立的缘起体,就是由于前世因缘而有现世五蕴身的产生,由于现世的因缘而有的后世五蕴身的出生,又在现世当中或者是继续流转生死,或者是趣向于究竟清净,这就是缘起体的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