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經是大乘經典中最基礎的一部經,因為經中說這部經是世尊在成佛之後十年左右這個時間,在耆闍崛山大講堂為大眾所講的一部大乘經典。是世尊講完小乘法以後轉入大乘法時最初所講的一部經,說明這部經就是大乘法的基礎,起著一個啓信的作用,啓發大眾對大乘佛法的信心,讓大眾信受如來藏法,讓眾生信受已身當中都有微妙甚深的如來藏。當眾生對自己有如來藏這一法深信不疑時,信位菩薩修圓滿,以後就進入住位階段,開始修菩薩六度,準備明心見性。
眾生的五陰身是如何存在的?眾生的五陰身是如何去往後世的?眾生的五陰身是如何把業遷移到下一世的?眾生的五陰身是如何消失和滅去的?要知五陰身的一切秘密就要學習這本大乘顯識經。 全書都講阿賴耶識如何持身,如何離身,如何帶著受覺等等而另外受生,如何遷移到另外色身的,如何接受來世的色身,如何隨身運轉,離開現世色身而受未來世身的業報的狀態,如何入胎,如何持業等等,把阿賴耶識在五陰身中的功能作用全部顯示了出來,告訴眾生阿賴耶識對於生命的流轉運行是多麼的重要,沒有阿賴耶識就沒有三世的五陰身,以及宇宙器世間,阿賴耶識是五陰世間的主宰,是眾生生命的主體識。所以了解阿賴耶識是非常重要的,證得阿賴耶識更是非常重要的。
此經緣起是世尊知父親淨飯王善根成熟,為其說大乘佛法令得究竟解脫。在此選講中,主要選擇此經中最重要的部分佛為淨飯王說法的後四卷經文進行解說,經中世尊用種種夢喻,警示淨飯王究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不要貪戀世俗的權貴和享樂,從夢境醒來什麼都不存在,早日修道,以解脫煩惱,令得涅槃。用夢境譬喻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令入空、無相、無願三解脫之門。經中世尊所講的每一個夢喻,都顯示出一切法的自性都是空的,沒有來和去,因此都沒有必要執取,這樣就能喚醒眾生們覺悟,不再沉淪於如夢般的世界裡造作貪嗔癡業。淨飯王聞法後精進修行,最後證道。
心經是般若經的精華,深受廣大學佛者的喜愛。鋻於這部經義理的深奥性和流傳的廣泛性,以及對廣大學佛修行者的重要性,有必要對此經在通達般若的基礎上作以全面而深入的講解和剖析,以引領廣大佛子對五蘊自身和法界真實相貌的全面了解,盡快證悟般若真實義,開發佛子的般若大智慧,心得解脫和自在。能依此經而修行的人在了解了五蘊的實相,證得五蘊皆空以後,身心越來越解脫,智慧越來越深利,就像觀自在菩薩一樣心無掛礙,越來越自在,有能力渡越一切生死苦厄。願越來越多的人遠離顛倒夢想,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
本書收集了七尊佛傳法偈以及西天和本土祖師的傳法偈進行講解,讓眾生了解佛祖們所傳承的法脈究竟是什麼,佛法修證的根本是什麼。選摘了六祖壇經中的某些段落就像講解,讓眾生了解壇經宗旨,從而明確明心修證的目標和方向。書中講解了一些過去禪師們對於參禪悟道的相關開示,讓學人了解開悟前後的風光,以及禪的內涵。最後摘引了楞伽經等幾部大乘佛經中的段落來講解,以眾生對於佛經之疑問,引導大家深入佛經,正解經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