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行五蘊的時候,如果有很深的禪定,思惟就會很深細,能往法義裡一直深入進去,從而能一層層的解開法義之謎。觀行思惟時,要慢慢地,要細細地,要深深地,與自己的身口意當下進行對照,在盡量大的範圍探究和收集証據,証明五蘊不是我。要探究這方面爲什麽不是我,那方面爲什麽不是我,盡量要一一找証據,問一個爲什麽,要把這個爲什麽的疑問解決。要深細地思惟。如果只是形式上的理解和明白,沒有真正落實到内心,那所有的理論知識都是空洞的,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和實際問題。
如何觀行思惟呢?比如說觀行色身非我,非我是一個結論,但卻是佛陀的結論,不是我們的結論,因此這個結論跟我們沒有關係,觀行之後,我們自己確確實實也得出了這個結論,這個結論才是我們自己的,是自己的智慧結晶,才有解脫的功德受用,佛陀的結論只是一個引子,起個借鋻作用,用以開發自己的智慧。我們可以順著這個結論,逆向觀行思惟:爲什麽色身非我呢?因爲色身是空的;爲什麽色身是空的呢?因爲色身是苦的;爲什麽色身是苦的呢?這是我們最初觀行的入手處,需要我們慢慢地思惟和尋找種種依據。
最後得出結論,色身確實不是我,這就斷身見斷我見了。每個人觀行之後,証得的果位是不一定相同的,因爲斷除身見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一定的差別,要看証到什麽程度,修到做到什麽程度。即便是証初果,也分不同程度,身心受用和轉變的程度也不同。例如孩子都上一年級,在一個班裡學習的水平也不一樣。証果就是畢業,所以畢業時每個人的水平也不一樣,還有早畢業、晚畢業的。每個行者証法的層次不同,因爲他參究的範圍、角度和深度都不同,思惟力不同,証據深淺力度也不同,那麽所獲得的智慧就不同;智慧不同,行爲改變的程度就不同。思惟得越深細,定力就越好,定力越好,思惟的就越深細,那麽証得的程度就越深,越究竟,心行改變的就越徹底。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