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只陀林。朝明夕昏。設居中宵。白月則光。黑月便暗。則明暗等。因見分析。此見爲複。與明暗相。並太虛空。爲同一體。爲非一體。或同非同。或異非異。
釋:阿難,見和覺本身並沒有知性,由於色和空二塵才有了見覺。比如說你現在在祇陀林,早晨明亮,晚上昏暗,如果在半夜的時候,在隂歷十五之前的白月就要月光,十五之後的黑月就黑暗。這些明暗等相,是由見覺性分析顯現出來的。這個見明見暗的見與明暗相和太虛空是同一個體的還是不同體的?還是也同也不同,也異也不異?
原文:阿難。此見若複。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明。暗時當滅。滅則雲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雲何成。
釋:阿難,這個見如果是與明與暗以及與虛空是一體的,那麽明暗二體是不能同時存在的,黑暗出現的時候,就沒有光明,光明出現的時候就沒有黑暗。見如果與黑暗是一體的,光明出現的時候,見就會消失了,那就不能見到光明了;如果見與光明是一體的,黑暗來臨時,見就滅去了,如果見滅去,如何能見到黑暗呢?如果明暗有差別不是一體的,見性沒有生滅,三者如何是一體的呢?
原文: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暗。及與虛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離暗。及離虛空。是見元同。龜毛兔角。明暗虛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明暗相背。雲何或同。離三元無。雲何或異。分空分見。本無邊畔。雲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雲何非異。
釋:如果這個見精與明暗不是一體的,你離開明暗以及虛空相,分析見精的本質,是什麽形相的?離開明暗和虛空,這個見精本來就與烏龜的毛和兔子的角一樣。明暗和虛空三者都不相同,從哪個相上來確立見精呢?明暗是相背離的,怎麽能說是相同呢?離開明暗虛空三者本來沒有什麽見,怎麽能說或許是不同呢?根本談不到同與不同。劃分開虛空和見,二者本來沒有邊界和聯繫,怎麽能說是不相同呢?根本談不到同與不同。無論是見明還是見暗,見性從來都不變,怎麽能說非異呢?
原文:汝更微細審詳。審諦審觀。明從太陽。暗隨黑月。通屬虛空。壅歸大地。如是見精。因何所出。見覺空頑。非和非合。不應見精。無從自出。若見聞知。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釋:你再仔細審查微細詳細的觀察,光明來自於太陽,黑暗伴隨著黑月,通達無礙屬於虛空,壅塞不通屬於大地,如是見精是因爲什麽出現的?見覺無形,空而頑冥,沒有和合性,不應該是見精沒有任何 來源處自己出來的吧?如果見聞覺知性圓滿遍周法界,本來是不動搖的,你應當知道,無邊不動的虛空,以及動搖的地水火風都是六大之一,本性真實圓融,都是如來藏,本來沒有生滅。
原文:阿難。汝性沉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爲生爲滅。爲同爲異。爲非生滅。爲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衆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爲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釋:阿難,你的心性還在沉沒淪溺,還沒有悟得見聞覺知本來就是如來藏。你應當觀察見聞覺知是生滅的,與塵境有同有異,還是不生滅的,與塵境沒有同異。你從來都不知道在如來藏中,見性就是真覺的清明性,真覺的見精就是清明的見性,二者都是本然清淨的,周遍法界,隨順著衆生的心所應該了知的量度來顯現。
比如單個能見的根,能見遍法界的色法,聽的根、嗅的根、嘗的根、觸的根,能覺觸能覺知一切法,奇妙的功德光明清淨,遍周法界,圓滿十方世界,哪裡有什麽方向和處所,衆生依各自的業力而發現。世間人無知,糊塗的認爲是因緣所生,或者是自然而有的。出現這些思想觀念,都是衆生識心的分別計較和度量的結果,只要有所言說,都沒有實際的意義。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