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文:若緣起支。唯十二者。不說老死果。生死應有終。不說無明因。生死應有始。或應更立餘緣起支。餘複有餘。成無窮失。不應更立。然無前過。此中世尊由義已顯。雲何已顯。頌曰。從惑生惑業。從業生於事。從事事惑生。有支理唯此。
釋:如果緣起支只有十二支,不說老死的果,那麽生死應該有終了之時,不說無明的因,生死應該有開始之時。或者應該再建立其餘的緣起支,其餘之外還有其餘的,這樣就有無窮無盡的過失了,所以不應該再建立其他支分,這樣就沒有先前的過失了,這個道理,世尊用義理已經顯示過了。是怎樣顯示的呢?有頌說:從愚癡迷惑中生出煩惱惑的業行,從煩惱業行生出事用,用事用做事的時候煩惱惑又出生了,緣起有支的理就是這樣的。
原文:論曰。從惑生惑。謂愛生取。從惑生業。謂取生有。無明生行。從業生事。謂行生識。及有生生。從事生事。謂從識支生於名色。乃至從觸生於受支。及從生支生於老死。從事生惑。謂受生愛。由立有支。其理唯此。已顯老死。爲事惑因。及顯無明。爲事惑果。無明老死事。惑性故。豈假更立餘緣起支。故經言如是。純大苦蘊集。若不爾者。此言何用。
釋:論中說,從愚癡迷惑生出愚癡迷惑,就是從愛生出取的過程;從愚癡迷惑生出煩惱業行,就是由取生出有和無明生出行的過程;從煩惱業行生出事用,就是從行生出六識和從有生出生的過程;從事用生出事用,就是從識生出名色的過程,從觸生出受的過程,以及從生生出老死的過程;從事用生出煩惱惑,就是從受生出愛的過程。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