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在淺定下,讓意識和意根處於一種很敏銳的“伺”狀態,在這種敏銳的“伺”狀態,感覺自己能隱隱的“看”見自己的身體,能敏銳的覺知到周圍幾十米發生的細微事情。識心處於“伺”狀態就是:意識和意根都很專注,被動的感知周圍發生的事情,但識心不對發生的事情刻意著意和了別,只是知道這個事情在發生,類似於“冷眼旁觀,不動心念”的那種狀態。這種狀態如法嗎?
答:伺的狀態當然是定,而且定的不算淺,尋的狀態也是定,定得淺,因爲心動的多。在伺的狀態下,心不動卻有知,時間長了對於所知就會有智慧性的認知,就能看破所知的法,知法爲空,心就空了,從而到達捨的狀態。尋和伺都是有目標的,而且目標專一,才能出現禪定。有的禪定裡沒有慧,有的禪定裡有慧,禪定裡有所緣,才有慧,否則就沒有慧,是純粹的定。尋和伺都是清明定,都屬於正定,但是在尋的階段定淺動多,不夠靜,伺的狀態是參禪的後期狀態,最容易出生智慧,這時候是以意根爲主的思量階段,意識不動,或動得少而輕微。
問:如果在很安靜的環境保持這種“伺”的狀態,會慢慢感覺周圍的時空像凝固了,身體也像若有若無,識心倣佛遊離於身體之外,在靜靜的“感知”一切。等從這個狀態出來後,發現自己的思維力和感知力比平時要強不少,這可能是識心保持專注後帶來的效應吧?當處於這種“伺”的狀態時間逐步加長時,發現意識意根專注力越來大,覺知力也越來越敏銳,還發現呼吸和心跳越來越緩慢,越來越細長,真擔心哪會沒了呼吸和心跳,就死了。
答:在伺的狀態,意識只保持一個知,沒有多餘的心念,意根不受干擾,就會起深細專一的思量,慧就容易生起。意根的慧一生起,就能看破所緣境,看空所緣境,就容易証道。如果沒有到達伺的狀態,意識的思惟活躍,意根的思就會受阻礙,沒有真智慧生起。意識所思惟推理分析判斷出來的結果,不會落入意根那裡,意根不接受,那這個人的意識無論有什麽看法,最終仍然是看法歸看法,心行歸心行,互不交涉,修行仍然不上道。你看那麽多人都說自己証果了明心之類的等等,而身心世界卻沒有一絲毫改變,相反煩惱還會越來越重,慢心反而熾盛起來,那就是意識所分析思惟出一個理,而意根不認,所思所想所做依然故我,還是舊時人舊時的行履,名是聖人名,心是凡夫心。然後又紛紛退轉退道,很可憐。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