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有明的知和無明的知有什麼區別?
答:無明就是內心的晦眛無知,不知道五受陰的苦空無常無我,不知道五陰世間的生滅變異,不知道諸法的本質相貌,不知道諸法都是如來藏幻化的,不知道因緣果報之理,總之,無明就是不知不懂真實理法,執取一切妄法為我和我所。帶著這些無明的知,就是無明知。
如果通過觀行實證到了五受陰苦空無常無我,實證到了諸法的真實理,斷除了無明,不再迷惑顛倒執取一切法,這樣對五陰的知、對諸法的知,就是明的了,叫作明知。當然明也是有階級差別的,是有層次和程度的,有最初的明和最後的明,明要漸次的明,越來越明,就會越來越有智慧,越來越解脫。
明也分為意識的明,和意根的明,意識的明比較容易,把佛法理解通透了,意識就明了;但意根的明必須在實證之後才能出現,意根的明不是靠理解和簡單思惟就能出現的,必須在禪定中不斷的參究,不斷的思量,才能頓悟,頓時而明。意識的明是漸明,漸修就會漸明,漸明是解的結果,不是真實智慧。
意識對理的通透也是相當不容易的,所以意識證果同樣很困難,不是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思惟思惟,解一解,就意識證果了,那離意識證果還遠著呢,離意根證果更加的遙遠。證果哪有那麼容易的,無明是那樣的深重,遮障是那樣的大,煩惱是那樣的重,智慧是那樣的淺薄,能當個好凡夫就不錯了,如果不改變自己,消除一部分煩惱和無明,不脫胎換骨,最好不要談什麼證果,離證果實在太遙遠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