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何理解金剛經中“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答:阿羅漢和辟支佛的無為是滅去五陰身,滅去五陰身的一切活動,不起一點利樂眾生事業,也不想繼續修學佛道。活在人間時,多是入定,少於人間事,心不著境界。而菩薩的無為,是證得無為的心第八識,依無為性的第八識而起有為的修學佛法和利樂眾生事業,既有為的修福,又盡量減少有為性,最後以無為的心性去行有為的佛教事業,混在三界裡而不著三界法。這種無為,阿羅漢和辟支佛遠遠比不上。這就是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的意思,其心行不同,一個是為自己得解脫離苦,一個是為自己和眾生得解脫離苦,為自己和眾生都成佛道。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