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19年02月09日    星期六     第2示 總第1246示

推崇意根就是推崇實證

為什麼在末法時期,要多多演示意根的體性功能作用,並且與意識盡量區別開呢?因為末世眾生浮躁,善根輕鮮,貪欲重,福德薄,不願意守戒,持戒難,修定也難,心不清淨。學佛人普遍都以學知識為主,往往把學來的理論,把意識的情思意解當作實證,把猜測推理研究出來的結果當作實證,自誤再去誤人,共造大妄語業,共墮三途火炕。如果懂得意根的體性,就會知道實證的相貌,與情思意解的區別,懂得實證的機關樞紐和要害,就會避免步入此類誤區,不至於犯下大妄語的罪業。

佛陀時代的眾生善根福德深厚,煩惱輕微,心地清淨,定力強,學完理論部分,就會自動自覺深細思惟觀行,實證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因為有甚深禪定,所學之法都能深入到意根深處,只要證果就是真證,不是意識的假證,再有佛陀把關印證,佛陀的智慧神通無限,印證相當準確不會有任何差池,不會誤導弟子,讓弟子們未證言證,貽誤弟子的道業。

即使明清朝之前的出家在家眾,也多有深甚禪定,修定環境條件比較好,尤其是唐宋朝時期,學佛人都講究禪定,有禪定就會觀行思惟,只要所學理論正確,實證相對就容易一些,情思意解的現象非常少,如果證就是實證,唯獨是經書理論難得。所以那時候的眾生可以不懂得意根的功能作用,仍然能實證。

如今世間的修學環境,很多人都無法持戒,無法修定,只能以學理論知識為主。這樣就無法實證;不能實證,就不能踐行,多是口頭禪,道理說得頭頭是道,口若懸河,心卻不與道相應,貪嗔癡仍然盛行。沒有禪定,煩惱都降伏不了,壓伏不住,何談斷煩惱?因此佛教團體內部比世俗界還要亂,鬥爭還要激烈,不僅執著世俗界的名聞利養,還要執著佛法上的個人利益,以至於煩惱甚於世俗界。

在這“聖人”滿天飛、蘿蔔章子胡圖、欲望橫流的時代,有必要強調持戒和禪定,有必要強調意根的實證,以救那些未證言證的大妄語者命終不墮於三途,不危害其他學子相將入火炕。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十六祖羅矦睺羅多傳法偈

下一篇 下一篇

二十三祖鹤勒那大士傳法偈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