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果恨的情緒到了咬牙切齒的程度,就是意根的深恨,是意根的反應,意根有恨的小隨煩惱嗎?
答:意根是作主識,身口意行由意根作主和指揮支配,咬牙切齒的身根活動是意根支配和指揮造作出來的,意識不管有什麽心思什麽想法和情緒,都不能指揮和支配身體有咬牙切齒的現象發生。把意根當作一個正常的識心,就容易理解意根所有的心行活動,就不會有誤解了。
意根是五隂身的主人,時刻主宰著五隂身一切身口意行,我們修行就是在修意根,改變意根,意根三次轉識成智之後就成佛,如果意根沒有某種無明煩惱,那麽修行就只修意識就好了,不用理會意根。而修意識是非常簡單、非常輕松和容易的,只要學了理,意識思惟之後理解就明了、有智慧了,心行就能發生變化,就轉變了。而實際上修行是非常不容易的,絕不是這樣簡單和快速,改變自己很困難,必須經過長期熏習,長期的反觀和歷緣對境的降伏自己,才能取得一點點的進步。意根的無明煩惱極多極深,不容易降伏和斷除,修行才覺得困難。
十二因緣是由意根的無明導致後續無量的生死輪回苦,就說明意根具足一切無明煩惱,如果意根沒有無明煩惱,只有意識有,就不至於有無始劫的生死輪回苦了,意識的無明煩惱都容易解決。那麽還要再思考,意識的無明煩惱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我,就是指意根,主要是指意根,一說我的時候,就是意根的思想觀念出來了,根深蒂固習氣深重的我的思想觀念,就是意根。那麽想要觀察意根,就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和習氣慣性就可以了。我就是意根,觀察意根就要觀察我,從這個角度來用功就不困難了。内心當中比較深邃難以發現和觀察的思想觀念,都是意根的,根深蒂固的骨子裡的習氣煩惱和智慧,都是意根的,非常隱秘難知難改。意識的思想觀念都浮在表面,容易被熏,也容易發現,容易降伏,容易改變。如果不涉及到意根的修行,那麽學佛就是輕松愉快的,成佛也就很快速了。
意根在五蘊當中的所有功能作用,都能觀察得到,知道事實是什麽,真理是什麽,才能說意根有什麽和沒什麽,或者確切的說,或者肯定的說,否則就要按照佛說的:不要信汝意。自己的判斷會嚴重受到現量觀察智慧的侷限,智慧不足觀察不出來的時候,就要努力修行,爭取早日能夠如實觀察和現量觀察,以獲得真實的智慧、如實的智慧和現量智慧。在此之前,懷疑畢竟屬於懷疑,不能得出如實的結論,那就不要下結論。學佛修行都要本著這樣的態度,才不會有誤評誤判的過失。
努力把法貫通,連貫起來,就能捋順法義了。任何一個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有主體有主線聯繫起來的,從整體上把握所有法的内涵,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學佛修行不是背誦什麽法則,而是要理論聯繫實際,要實際去觀察,看看所遇的理論是否如理如法,是否是實際。要努力去實地觀行,在五蘊的運作上觀察,在身口意上觀察,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佛法與世俗法都是這樣。學佛是要追求真理,真理就是事實,無人能改變的事實,以事實爲自己所依,以真理爲自己所依,就是佛教導我們的依法,這樣才能有所成就,不會錯謬。
10 +1